1. 诗句鉴赏
  2.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的意思及出处和全诗鉴赏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出处

出自:唐朝刘禹锡的《金陵五题·并序》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全诗鉴赏

《金陵五题·并序》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全诗拼音

yú shǎo wéi jiāng nán kè ,ér wèi yóu mò líng ,cháng yǒu yí hèn 。hòu wéi lì yáng shǒu ,qí ér wàng zhī 。shì yǒu kè yǐ 《jīn líng wǔ tí 》xiàng shì ,yōu ěr shēng sī ,xū rán yǒu dé 。tā rì yǒu rén bái lè tiān diào tóu kǔ yín ,tàn shǎng liáng jiǔ ,qiě yuē 《shí tóu 》shī yún “cháo dǎ kōng chéng jì mò huí ”,wú zhī hòu zhī shī rén ,bú fù cuò cí yǐ 。yú sì yǒng suī bú jí cǐ ,yì bú gū lè tiān zhī yán ěr 。

shí tóu chéng
shān wéi gù guó zhōu zāo zài ,cháo dǎ kōng chéng jì mò huí 。
huái shuǐ dōng biān jiù shí yuè ,yè shēn hái guò nǚ qiáng lái 。

wū yī xiàng
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é 。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àn ,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

tái chéng
tái chéng liù dài jìng háo huá ,jié qǐ lín chūn shì zuì shē 。
wàn hù qiān mén chéng yě cǎo ,zhī yuán yī qǔ hòu tíng huā 。

shēng gōng jiǎng táng
shēng gōng shuō fǎ guǐ shén tīng ,shēn hòu kōng táng yè bú jiōng 。
gāo zuò jì liáo chén mò mò ,yī fāng míng yuè kě zhōng tíng 。

jiāng lìng zhái
nán cháo cí chén běi cháo kè ,guī lái wéi jiàn qín huái bì 。
chí tái zhú shù sān mǔ yú ,zhì jīn rén dào jiāng jiā zhá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译文及注释

译文石头城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乌衣巷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注释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西清凉山一带,三国时期孙吴曾依石壁筑城。⑵山围:四周环山。故国:故都,这里指石头城。周遭:周匝,这里指石头城四周残破的遗址。   ⑶潮:指长江江潮。空城:指荒凉空寂的残破城垣。⑷淮水:流经金陵城内的秦淮河,为六朝时期游乐的繁华场所。旧时:昔日,指六朝时。⑸女墙:城上的矮墙,即城垛。⑹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军士都穿黑衣,故名。⑺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⑻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⑼台城: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其遗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⑽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生公曾于苏州虎丘寺立石为徒,讲《涅盘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⑾江令宅:陈代的亡国宰相江总的家宅。江总字总持,是陈朝后宫 “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艺术特色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的确,这五首诗体现了刘禹锡高超的写作技巧:

  一、典型意象的巧妙组合。《石头城》中的群山、江潮与明月,代表恒定的存在;故国、空城、女墙,象征历史的变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强烈的张力,呼唤着缺席的“人”。《乌衣巷》以野草和夕阳,渲染一种衰飒气象;飘忽灵动的燕影却充满生机,甚至暗示着宇宙的某种玄机。《台城》以生满“千门万户”的野草充塞读者的视野,将《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化为字面上“花”的形象,仿佛于一片凄迷惨碧中,盛开着一树妖艳的花朵,形象揭示出兴亡的因果关系。《生公讲堂》中的漠漠浮尘与一方明月,一暗一明,沉默空虚,烘托出生公讲堂的寂寥之状。《江令宅》则以秦淮碧水与池台竹树这两种穿越历史、延续至今的景物,形象表现江总当日的凄凉与诗人今日的惆怅。

  二、普遍运用对比手法。今昔对比本怀古诗歌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金陵五题》却运用得更为灵活,不仅表现出“昔日繁华”与“今朝衰败”的陵替,而且处处突出艺术的美感,尤以前三首更为典型:《石头城》以山河空城的苍茫黝暗,映衬空中孤月的皎洁;《乌衣巷》以夕阳衰草铺陈忧郁阔大的背景,然后用特写镜头捕捉凌空飞掠的燕影;《台城》以无边野草与一树繁花巧妙映衬,在数量与色泽方面都给读者造成强烈冲击。

  三、组诗的结构安排颇费匠心。前两首诗重在现象的描述,由王朝破灭写到家族沦落;后三首探讨六朝灭亡的原因,见解深刻,主次分明。组诗之间又有内在的照应,在第一首中,作为历史见证的,是一轮无情的明月;最后一首中,作为历史见证的,是两位多情的诗人。随着主题与感情的细微变化,诗的色调亦有所变化:《石头城》的黝暗,《乌衣巷》的昏黄,《台城》的惨绿与妖红,《生公讲堂》的冷白,《江令宅》的碧青,忧伤的冷色块,凝成一声声深沉的感叹,穿透金陵古城四百年漫长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问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学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lxby.com/shiju/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