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蝇头微利【yíng tóu wēi lì】

    成语解释: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成语出处: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 莺歌燕舞【yīng gē yàn wǔ】

    成语解释: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成语出处: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 鹦鹉学舌【yīng wǔ xué shé】

    成语解释: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 莺声燕语【yīng shēng yàn yǔ】

    成语解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 有始无终【yǒu shǐ wú zhōng】

    成语解释: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成语出处:《晋书·刘聪载记》:“小人有始无终,不能如贯高之流也。”

  •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养虎贻患【yǎng hǔ yí huàn】

    成语解释: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此所谓引贼入家,养虎贻患,是何等计策乎?”

  • 用武之地【yòng wǔ zhī dì】

    成语解释: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成语出处:《晋书·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 鱼沉雁渺【yú chén yàn miǎo】

    成语解释: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 鱼游沸鼎【yú yóu fèi dǐng】

    成语解释: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 贼眉鼠眼【zéi méi shǔ yǎn】

    成语解释: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 珍禽异兽【zhēn qín yì shòu】

    成语解释:珍:贵重的;奇:特殊的。珍奇的飞禽,罕见的走兽。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成语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 指鸡骂狗【zhǐ jī mà gǒu】

    成语解释: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 中原逐鹿【zhōng yuán zhú lù】

    成语解释: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猪卑狗险【zhū bēi gǒu liǎn】

    成语解释: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成语出处:《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 猪突豨勇【zhū tū xī yǒng】

    成语解释: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 蛛丝马迹【zhū sī mǎ jì】

    成语解释: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成语出处: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 走马看花【zǒu mǎ kàn huā】

    成语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自相惊扰【zì xiāng jīng rǎo】

    成语解释: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抱头鼠窜【bào tóu shǔ cuàn】

    成语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成语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语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 不相上下【bù xiāng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 白发苍苍【bái fà cāng cāng】

    成语解释: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成语解释: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成语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豺狼成性【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成语解释: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 豺狼当道【chái láng dāng dào】

    成语解释: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成语出处:《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 赤手空拳【chì shǒu kōng quán】

    成语解释:赤手:空手。两手空空。比喻没有任何依靠。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争奈他赤手空拳。”

  • 虫臂鼠肝【chóng bì shǔ gān】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成语出处:《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 虎落平阳【hǔ luò píng yáng】

    成语解释: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龙飞凤舞【lóng fēi fèng wǔ】

    成语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成语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 龙凤呈祥【lóng fèng chéng xiáng】

    成语解释:指吉庆之事。

    成语出处:《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 龙盘虎踞【lóng pán hǔ jù】

    成语解释: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成语出处: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唐·李白《永王东巡歌》:“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 龙骧虎步【lóng xiāng hǔ bù】

    成语解释: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 龙骧虎视【lóng xiāng hǔ shì】

    成语解释: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