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龙行虎步【lóng xíng hǔ bù】

    成语解释: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成语出处:《宋史·太祖纪》:“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

  • 龙马精神【lóng mǎ jīng shén】

    成语解释: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成语出处: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 龙蛇混杂【lóng shé hùn zá】

    成语解释: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 龙吟虎啸【lóng yīn hǔ xiào】

    成语解释: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成语出处: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 龙跃凤鸣【lóng yuè fèng míng】

    成语解释: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 龙潭虎穴【lóng tán hǔ xué】

    成语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 龙腾虎跃【lóng téng hǔ yuè】

    成语解释: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 龙争虎斗【lóng zhēng hǔ dòu】

    成语解释: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成语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 马不停蹄【mǎ bù tíng tí】

    成语解释: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 马到成功【mǎ dào chéng gōng】

    成语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成语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卖剑买牛【mài jiàn mǎi niú】

    成语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成语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 盲人摸象【máng rén mō xiàng】

    成语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成语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 盲人瞎马【máng rén xiā mǎ】

    成语解释: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猫鼠同眠【māo shǔ tóng mián】

    成语解释: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新唐书·五行志》:“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 明珠弹雀【míng zhū tán què】

    成语解释: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成语出处:汉·扬雄《太玄经·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成语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轻于鸿毛【qīng yú hóng máo】

    成语解释: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 穷鸟入怀【qióng niǎo rù huái】

    成语解释: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 驱羊攻虎【qū yáng gōng hǔ】

    成语解释: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 犬马之劳【quǎn mǎ zhī láo】

    成语解释: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成语出处:《汉书·孔光传》:“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 鹊笑鸠舞【què xiào jiū wǔ】

    成语解释: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六:“鹊笑鸠舞,来遗我酒。”

  • 犬兔俱毙【quān tù jǜ bì】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群龙无首【qún lóng wú shǒu】

    成语解释: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成语出处:《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鹊巢鸠占【què cháo jiū zhàn】

    成语解释: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 气壮如牛【qì zhuàng rú niú】

    成语解释: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成语出处: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章:“‘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

  • 千里鹅毛【qiān lǐ é máo】

    成语解释:比喻情深义重的微小礼品。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今日华诞,特备的几件菲仪,聊表千里鹅毛之意。”

  •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成语解释: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成语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 螳臂挡车【táng bì dǎng chē】

    成语解释: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成语出处: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 与虎谋皮【yǔ hǔ móu pí】

    成语解释: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 运用自如【yùn yòng zì rú】

    成语解释: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

  • 鹬蚌相争【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成语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成语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 笔走龙蛇【bǐ zǒu lóng shé】

    成语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成语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 饿虎扑羊【è hǔ pū yáng】

    成语解释: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 狗苟蝇营【gǒu gǒu yíng yíng】

    成语解释:比喻为了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不知羞耻。

    成语出处:宋 文天祥《御试策一道》:“牛维马絷,狗苟蝇营,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者,无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