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虎口余生【hǔ kǒu yú shēng】

    成语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 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成语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 祸福无常【huò fú wú cháng】

    成语解释: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成语出处:明·孙梅锡《琴心记·长门望月》:“祸福无常,忧喜难定,圣上一日心悔,娘娘便荣还,何苦悲凄。”

  • 鸡零狗碎【jī líng gǒu suì】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成语出处:茅盾《雨天杂写》:“则此一特点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拟题曰:‘鸡零狗碎’云尔。”

  •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

    成语解释: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成语解释: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成语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老态龙钟【lǎo tài lóng zhōng】

    成语解释: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成语出处:唐·李端《赠谢戴》:“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

  • 鸾翔凤翥【luán xiáng fèng zhù】

    成语解释:翔:盘旋而飞;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成语出处:唐·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 鹿死谁手【lù sǐ shuí shǒu】

    成语解释: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 人困马乏【rén kùn mǎ fá】

    成语解释:人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劳累。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七回:“马步三军没了气力,人困马乏。”

  • 生龙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

    成语解释: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 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

    成语解释: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成语出处: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 势成骑虎【shì chéng qí hǔ】

    成语解释: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成语出处: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 鼠迹狐踪【shǔ jì hú zōng】

    成语解释:比喻人行踪鬼祟。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拈毕》:“羽椿忠大节,而世有责之备者;蒙鼠迹狐踪,而世有赞其能者。”

  •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

    成语解释: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成语出处: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为虎作伥【wèi hǔ zuò chāng】

    成语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 问羊知马【wèn yáng zhī mǎ】

    成语解释: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语出处:《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 乌合之众【wū hé zhī zhòng】

    成语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

    成语解释: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成语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 一马当先【yī mǎ dāng xiān】

    成语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 招兵买马【zhāo bīng mǎi mǎ】

    成语解释: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 杯盘狼藉【bēi pán láng jí】

    成语解释: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成语解释: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如虎添翼【rú hǔ tiān yì】

    成语解释: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 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

    成语解释: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呆如木鸡【dāi rú mù jī】

    成语解释: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如狼牧羊【rú láng mù yáng】

    成语解释: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 如鸟兽散【rú niǎo shòu sàn】

    成语解释: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成语出处:《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 猪狗不如【zhū ɡǒu bù rú】

    成语解释:1.猪与狗。2.詈词。谓人下贱如牲畜。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须纳住气,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

  • 狗胆包天【gǒu dǎn bāo tiān】

    成语解释:斥责别人胆子太大,敢于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解放日报》1981年5月12日:“你真是狗胆包天,竟敢捉弄起我们来了!”

  • 虎跃龙骧【hǔ yuè lóng xiāng】

    成语解释: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 憨态可掬【hān tài kě jū】

    成语解释:憨态:质朴,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也作“憨状可掬”。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 狗猛酒酸【gǒu měng jiǔ suān】

    成语解释:因狗凶猛致使酒酸无人买。比喻环境恶劣,前进困难。也比喻权臣当道,阻塞贤路。

    成语出处: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

  • 蜂拥而起【fēng yōng ér qǐ】

    成语解释:像蜂飞一样成群而起。形容许多人一拥而起。

    成语出处: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