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拨云见日【bō yún jiàn rì】

    成语解释: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 不愤不启【bù fèn bù qǐ】

    成语解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不悱不发【bù fěi bù fā】

    成语解释: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拨云睹日【bō yún dǔ rì】

    成语解释: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拨云见日”。

    成语出处: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 承先启后【chéng xiān qǐ hòu】

    成语解释: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久。”

  • 慈明无双【cí míng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成语出处:《后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 财殚力尽【cái dān lì jìn】

    成语解释: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成语出处:《辛雄传》:“当今天下黔黎,久经寇贼……财殚力尽,无以卒岁。”

  • 地上天官【dì shàng tiān guān】

    成语解释: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成语出处:

  • 道貌俨然【dào mào yǎn rán】

    成语解释: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成语出处:巴金《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 度长絜大【dù cháng xié dà】

    成语解释:指比量长短大小。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恶直丑正【è zhí chǒu zhèng】

    成语解释: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 发蒙解惑【fā méng jiě huò】

    成语解释: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成语出处:汉·枚乘《七发》:“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 发人深思【fā rén shēn sī】

    成语解释: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 发人深省【fā rén shēn xǐng】

    成语解释: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成语出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发秃齿豁【fà tū chǐ huò】

    成语解释:关发脱光,牙齿豁落。形容人已衰老。

    成语出处: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成语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发蒙解缚【fā méng jiě fu】

    成语解释:发蒙:启发蒙昧;解缚:解除束缚。指启发蒙昧,解除束缚。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 凡才浅识【fán cái qiǎn shí】

    成语解释: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成语出处:清·陈用光《上翁学士书》:“用光凡才浅识,无所比数。”

  • 飞鹰走马【fēi yīng zǒu mǎ】

    成语解释: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 国家栋梁【guó jiā dòng liáng】

    成语解释: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 垢面蓬头【gòu miàn péng tóu】

    成语解释:指面目肮脏,头发凌乱。

    成语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 患得患失【huàn dé huàn shī】

    成语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豁达大度【huò dá dà dù】

    成语解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成语出处: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成语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海不波溢【hǎi bù bō yì】

    成语解释: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

  • 火烛小心【huǒ zhú xiǎo xīn】

    成语解释: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

  • 饥不择食【jī bù zé shí】

    成语解释: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 急张拘诸【jí zhāng jū zhū】

    成语解释: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成语出处:

  • 觉人觉世【jué rén jué shì】

    成语解释:指启发世人觉悟。

    成语出处:清关燮《序》:“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

  • 类聚群分【lèi jù qún fēn】

    成语解释: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成语出处: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 里通外国【lǐ tōng wài guó】

    成语解释: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 力可拔山【lì kě bá shān】

    成语解释: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成语出处: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劳民费财【láo mín fèi cái】

    成语解释: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亦作“劳民伤财”。

    成语出处:《新唐书·南诏传赞》:“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

  • 略知一二【lüè zhī yī èr】

    成语解释: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二回:“花子道:‘武艺也略知一二。’”

  • 马到功成【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