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大全
  2. 诗词正文

杵声齐·砧面莹

 

杵声齐·砧面莹原文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杵声齐·砧面莹拼音版

zhēn miàn yíng ,chǔ shēng qí 。dǎo jiù zhēng yī lèi mò tí 。jì dào yù guān yīng wàn lǐ ,shù rén yóu zài yù guān x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杵声齐·砧面莹翻译

暂无翻译!

赏析

  此为闺怨词。词中从怨女的角度,反映了封建兵役制下外有征夫,内有怨女的悲剧。

  上片起二句从捣练的工具运思下笔,而字里行间自有捣练之人。从“砧面莹”的“莹”字,可以想见,作为一位征人的妻室,捣练帛,作征衣,早已是她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那面砧石已经被磨得如此光莹平滑。从“杵声齐”的“齐”字,则可以想见她的捣练操作之熟练,以及与同伴合作之协调,而那一记记有节秦的杵声中,正倾注了她辛劳持家的全部心力,传出了她忆念远人的万缕深情。下面“捣就征衣泪墨题”一句,道破题旨,点明其捣练制衣的目的是寄与远戍边关的丈夫,而题写姓名、附寄家书之际,一想到丈夫远万里外,归期渺茫,生死难卜,今世今生,相见无日,不禁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三字,包含了一位失去家庭幸福的妇女的无限辛酸苦痛。

  结末两句与“捣就征衣”句紧相承接,从戍人的角度进一步加重了这幕悲剧的份量。句中的“玉关”,即玉门关,但此处非必实指,只是极言戍地之远,也暗含班超上疏所说“但愿生入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及李白诗“玉关殊未入”(《塞下曲六首》之五)之意。

  结末两句采用了翻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地之远,从而使上、下句间有起伏转折之致,而且,每转愈深,把这一家庭悲剧显示得更其可悲,把悲剧中女主角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深更曲。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负载着她的柔情蜜意的征衣包裹,寄到玉关已要经历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寄到远玉关之西的戍人手中,就更遥遥无期了,更不知这包寒衣寄到时戍人是否尚人间。这样一个最凄惨、最残酷而又可能出现的悲剧结局,正是长期笼罩她心头的一片阴影、不敢去触动而又时时颤抖的一根心弦,也正是她题寄这包征衣时泪墨难分的一个最痛楚的原因。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太祖孝惠后族孙。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崇宁初以宣议郎通判泗州,迁宣德郎,改判太平州。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宣和元年(1119)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词章著有《应湖遗老集》九卷。曾自编词集为《东山乐府》,未言卷数,今存者名《东山词》。其词善于锤炼字句,又常用古乐府及唐人诗句入词,内容多写闺情柔思,也多感伤时事之作。

版权声明:本问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学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lxby.com/gushiwen/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