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地主之谊【dì zhǔ zhī yì】

    成语解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义务。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

    成语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风起云涌【fēng qǐ yún yǒng】

    成语解释: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风云变幻【fēng yún bià huàn】

    成语解释: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南朝·梁·庾信《入彭城馆》诗:“年代殊之民俗,风云更盛衰。”

  • 海晏河清【hǎi yàn hé qīng】

    成语解释: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 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

    成语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 火中取栗【huǒ zhōng qǔ lì】

    成语解释: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成语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 锦上添花【jǐn shàng tiān huā】

    成语解释: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 上下其手【shàng xià qí shǒu】

    成语解释: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 水乳交融【shuǐ rǔ jiāo róng】

    成语解释: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

  •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水涨船高【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成语解释: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 水中捞月【shuǐ zhōng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 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

    成语解释: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成语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无地自容【wú dì zì róng】

    成语解释: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 无的放矢【wú dì fàng shǐ】

    成语解释: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 无家可归【wú jiā kě guī】

    成语解释: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寺僧见了他无了根蒂,渐渐怠慢,不肯相留。要回故乡,已此无家可归。”

  • 无米之炊【wú mǐ zhī chuī】

    成语解释:炊:做饭。比喻缺少必要条件无法办成的事。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晏景初尚书,请僧住院,僧辞以穷陋不可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

  • 先斩后奏【xiān zhǎn hòu zòu】

    成语解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成语出处:《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珍曰:‘ 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 雪中送炭【xuě zhōng sòng tàn】

    成语解释: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 有利可图【yǒu lì kě tú】

    成语解释: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图,可否即允照办。”

  • 有口难辩【yǒu kǒu nán biàn】

    成语解释: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 有生之年【yǒu shēng zhī nián】

    成语解释: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余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俾臣得保蚁命,此后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赐,惟求格外垂怜。”

  • 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

    成语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暴风骤雨【bào fēng zhòu yǔ】

    成语解释: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雨过天晴【yǔ guò tiān qíng】

    成语解释: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成语出处:明·谢肇涮《文海披沙记》:“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 天昏地暗【tiān hūn dì àn】

    成语解释: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成语出处: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 无计可施【wú jì kě shī】

    成语解释: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日:‘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

  • 有条不紊【yǒu tiáo bù wěn】

    成语解释: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有口皆碑【yǒu kǒu jiē bēi】

    成语解释: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无利可图【wú lì kě tú】

    成语解释:图:谋取。没有利益可谋求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

  • 呀呀学语【yā yā xué yǔ】

    成语解释: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巴金《还魂草》:“朋友那个新生的男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养育起来的,现在开始呀呀学语了。”

  • 雷大雨小【léi dà yǔ xiǎo】

    成语解释: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