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战百胜【bǎi zhàn bǎi shèng】

    成语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百折不挠【bǎi zhé bù náo】

    成语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成语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不堪一击【bù kān yī jī】

    成语解释: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成语出处: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 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

    成语解释: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

    成语解释: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登峰造极【dēng fēng zào jí】

    成语解释: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德艺双馨【dé yì shuāng xīn】

    成语解释: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洞察一切【dòng chá yī qiè】

    成语解释: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 独霸一方【dú bà yī fāng】

    成语解释: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 独当一面【dú dāng yī miàn】

    成语解释: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 防患未然【fáng huàn wèi rán】

    成语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成语出处:《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盖世无双【gài shì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 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

    成语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济世之才【jì shì zhī cái】

    成语解释:济世:拯救时世。能够拯救时世,治理国家的人才。

    成语出处:唐·杜甫《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 坚强不屈【jiān qiáng bù qū】

    成语解释: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坚韧不拔【jiān rèn bù bá】

    成语解释: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 举世无双【jǔ shì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成语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

  •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成语出处:《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 渴而掘井【kě ér jué jǐng】

    成语解释: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成语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狂妄自大【kuáng wàng zì dà】

    成语解释: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无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皇甫榑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而狂妄之甚也。”

  • 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

    成语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力挽狂澜【lì wǎn kuáng lán】

    成语解释: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成语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成语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热火朝天【rè huǒ cháo tiān】

    成语解释: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成语出处: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 人中之龙【rén zhōng zhī lóng】

    成语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成语出处:《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 身强力壮【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全凭着手疾眼快,必须要身强力壮。”

  • 神机妙算【shén jī miào suàn】

    成语解释: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成语出处:《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 视死如归【shì sǐ rú guī】

    成语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势如破竹【shì rú pò zhú】

    成语解释: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成语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手疾眼快【shǒu jí yǎn kuài】

    成语解释:形容机灵敏捷。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成语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 势不可当【shì bù kě dāng】

    成语解释:当:抵挡。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山上数处精兵杀下,势不可当,前军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