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敝帚千金【bì zhǒu qiān jīn】

    成语解释: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成语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不尴不尬【bù gān bù gà】

    成语解释: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 不劣方头【bù liè fāng tóu】

    成语解释: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 不治之症【bù zhì zhī zhèng】

    成语解释: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太医诊了诊脉,说道:‘……此乃不治之症。’”

  • 不好意思【bù hǎo yì sī】

    成语解释: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成语出处:?

  •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成语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 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度日如年【dù rì rú nián】

    成语解释: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成语出处: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

  • 恶有恶报【è yǒu è bào】

    成语解释: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 泛滥成灾【fàn làn chéng zāi】

    成语解释: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 夫子自道【fū zǐ zì dào】

    成语解释: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佛头加秽【fó tóu jiā huì】

    成语解释: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 佛头着粪【fó tóu zhuó fèn】

    成语解释: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 肝胆楚越【gān dǎn chǔ yuè】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成语出处:《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 过河拆桥【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渐不可长【jiàn bù kě zhǎng】

    成语解释:指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韩玉曾任卿监,理当靖共,乃敢伏阙妄有陈诉,鼓惑众听,渐不可长,可送谭州居住。”

  • 哭笑不得【kū xiào bù dé】

    成语解释: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成语出处:元·高安得《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解释: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老奸巨滑【lǎo jiān jù huá】

    成语解释:形容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宋史·食货志上六》:“老奸巨滑,匿身州县,舞法扰民。”

  • 落魄不偶【luò pò bú ǒu】

    成语解释:古代一种迷信观念,认为偶数好,奇数不好。落魄:倒霉、潦倒;不偶:运气不好。

    成语出处:

  • 念念不忘【niàn niàn bù wàng】

    成语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 牛骥同皂【niú jì tóng zào】

    成语解释: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成语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羁之士与牛同皂,此鲍焦所以愤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

  • 纳新吐故【nà xīn tǔ gù】

    成语解释: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成语出处:《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 牛骥共牢【niú jì gòng láo】

    成语解释: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成语出处:《晋书·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离朱与瞽者同眼之说也。”

  • 忸怩不安【niǔ ní bù ān】

    成语解释:忸怩:羞惭的样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乱。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 其貌不扬【qí mào bù yáng】

    成语解释: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 谦让未遑【qiān ràng wèi huáng】

    成语解释:遑:闲暇。谦让都来不及。指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推崇。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遑)也。”

  • 巧言令色【qiǎo yán lìng sè】

    成语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成语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如蚁慕膻【rú yǐ mù shān】

    成语解释: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 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成语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生不逢辰【shēng bù féng chén】

    成语解释:辰:日子,时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成语出处:《诗·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 生不逢时【shēng bù féng shí】

    成语解释: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成语出处:《诗·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