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心烦意乱【xīn fán yì luàn】

    成语解释: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成语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心灵手巧【xīn líng shǒu qiǎo】

    成语解释: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 心领神会【xīn lǐng shén huì】

    成语解释: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成语出处: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 心灰意冷【xīn huī yì lěng】

    成语解释: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 心满意足【xīn mǎn yì zú】

    成语解释: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 心宽体胖【xīn kuān tǐ pán】

    成语解释: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 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

    成语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

    成语解释: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成语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星罗棋布【xīng luó qí bù】

    成语解释: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 幸灾乐祸【xìng zāi lè huò】

    成语解释: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 凶神恶煞【xiōng shén è shà】

    成语解释: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又犯着金神七煞上路,又犯着太岁,遭这般凶神恶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 绣花枕头【xiù huā zhěn tóu】

    成语解释: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成语解释: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 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成语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成语出处: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 虚情假意【xū qíng jiǎ yì】

    成语解释: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

  • 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成语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寻根究底【xún gēn jiū dǐ】

    成语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 携云握雨【xié yún wò yǔ】

    成语解释:指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传言送语,看明日携云握雨。”

  • 心满愿足【xīn mǎn yuàn zú】

    成语解释:形容心中非常满意。同“心满意足”。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二出:“我们得那女儿在此,真个心满愿足。”元·胡祗遹《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成语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血肉模糊【xuè ròu mó hu】

    成语解释: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 言外之意【y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 阳奉阴违【yáng fèng yīn wéi】

    成语解释: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 摇头摆尾【yáo tóu bǎi wěi】

    成语解释: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 夜以继日【yè yǐ jì rì】

    成语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成语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一败涂地【yī bài tú dì】

    成语解释: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 一步登天【yī bù dēng tiān】

    成语解释: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成语出处: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 一个巴掌拍不响【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 一贫如洗【yī pín rú xǐ】

    成语解释: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一日千里【yī rì qiān lǐ】

    成语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 一无所有【yī wú suǒ yǒu】

    成语解释: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一意孤行【yī yì gū xíng】

    成语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一朝一夕【yī zhāo yī xī】

    成语解释:朝:早晨;夕:晚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周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