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

    成语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成语出处: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 热情洋溢【rè qíng yáng yì】

    成语解释: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

    成语出处:曹靖华《罗汉岭前吊秋白》:“对全世界来说,这些热情洋溢的报导,正是拨云雾而见青天啊!”

  • 人来人往【rén lái rén wǎng】

    成语解释: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 三教九流【sān jiào jiǔ liú】

    成语解释: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成语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三妻四妾【sān qī sì qiè】

    成语解释:妻妾众多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 李渔《风筝误 逼婚》:“你做状元的人,三妻四妾,任凭再娶。”

  • 三五成群【sān wǔ chéng qún】

    成语解释: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 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ěn】

    成语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杀鸡取卵【shā jī qǔ luǎn】

    成语解释: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成语出处:《伊索寓言》

  • 山穷水尽【shān qióng shuǐ jìn】

    成语解释: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成语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身体力行【shēn tǐ lì xíng】

    成语解释: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成语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 神工鬼斧【shén gōng guǐ fǔ】

    成语解释: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南史·谢惠连传》:“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元·吴莱《大食瓶》诗:“晶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镌。”

  • 神气活现【shén qì huó xiàn】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 生搬硬套【shēng bān yìng tào】

    成语解释: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成语出处:《山村新人》:“我们反对的就是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作风。”

  •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成语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 绳锯木断【shéng jù mù duàn】

    成语解释: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识途老马【shí tú lǎo mǎ】

    成语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十恶不赦【shí è bù shè】

    成语解释: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成语出处:《隋书·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条:……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 十拿九稳【shí ná jiǔ wěn】

    成语解释:比喻很有把握。

    成语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此是十拿九稳,必中的计较。”

  • 时来运转【shí lái yùn zhuǎn】

    成语解释:旧指时机来了,命运也有了转机。指境况好转。

    成语出处:清·姬文《市声》第十七回:“阿大利时来运来,首先挑着粪担,到租界出粪。”

  • 世风日下【shì fēng rì xià】

    成语解释: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成语出处: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 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势均力敌【shì jūn lì dí】

    成语解释: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成语出处:《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 事出有因【shì chū yǒu yīn】

    成语解释: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说了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话头,禀复了制台。”

  • 手忙脚乱【shǒu máng jiǎo luàn】

    成语解释: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

    成语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束手就擒【shù shǒu jiù qín】

    成语解释: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成语出处:《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 水到渠成【shuǐ dào qú chéng】

    成语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说三道四【shuō sān dào sì】

    成语解释: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

    成语出处: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 死去活来【sǐ qù huó lái】

    成语解释: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死有余辜【sǐ yǒu yú gū】

    成语解释:辜:罪。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成语出处:《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成语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四面八方【sì miàn bā fāng】

    成语解释: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 三宫六院【sān gōng liù yuàn】

    成语解释:泛指帝王的妃嫔。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