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一掷千金【yī zhì qiān jīn】

    成语解释: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成语出处:唐·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 颐指气使【yí zhǐ qì shǐ】

    成语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成语出处:《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 移花接木【yí huā jiē mù】

    成语解释: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 易如反掌【yì rú fǎn zhǎng】

    成语解释: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 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

    成语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成语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优哉游哉【yōu zāi yóu zāi】

    成语解释:指生活悠闲自在。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 犹豫不决【yóu yù bù jué】

    成语解释: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 有备无患【yǒu bèi wú huàn】

    成语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成语出处:《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吟风弄月【yín fēng nòng yuè】

    成语解释: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成语出处: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 饮水思源【yǐn shuǐ sī yuán】

    成语解释: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莺歌燕舞【yīng gē yàn wǔ】

    成语解释: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成语出处: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 莺声燕语【yīng shēng yàn yǔ】

    成语解释: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 有的放矢【yǒu dǐ fàng shǐ】

    成语解释: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成语出处:宋 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

  • 有气无力【yǒu qì wú l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 原形毕露【yuán xíng bì lù】

    成语解释:原形:原来的形状;毕:完全。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 眼疾手快【yǎn jí shǒu kuài】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 雨散云收【yǔ sàn yún shōu】

    成语解释:①比喻亲朋离散。②指雨后转晴。

    成语出处: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成语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贼眉鼠眼【zéi méi shǔ yǎn】

    成语解释: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 斩尽杀绝【zhǎn jìn shā jué】

    成语解释: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三回:“我本待斩尽杀绝,争奈你不曾犯法。”

  • 獐头鼠目【zhāng tóu shǔ mù】

    成语解释: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 朝思暮想【zhāo sī mù xiǎng】

    成语解释: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 真凭实据【zhēn píng shí jù】

    成语解释:确凿的凭据。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我本是个安分良民,人家说我私贬鸦片,都是雠扳,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 真相大白【zhēn xiàng dà bái】

    成语解释: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成语出处:《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真心实意【zhēn xīn shí yì】

    成语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争分夺秒【zhēng fēn duó miǎo】

    成语解释: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蒸蒸日上【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成语解释: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 争权夺利【zhēng quán duó lì】

    成语解释:争夺权力和利益。

    成语出处: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 只言片语【zhī yán piàn yǔ】

    成语解释: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成语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让谁听了只言片语,给你来个断章取义,你受得了吗?”

  • 支离破碎【zhī lí pò suì】

    成语解释: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成语出处:清·魏僖《尧峰文钞·答陈霭公论文书一》:“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

  • 直截了当【zhí jié liǎo dàng】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

    成语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指桑骂槐【zhǐ sāng mà huái】

    成语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成语出处:他每日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 栉风沐雨【zhì fēng mù yǔ】

    成语解释: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成语出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