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物换星移【wù huàn xīng yí】

    成语解释: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成语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亡不旋跬【wáng bù xuán kuǐ】

    成语解释:犹亡不旋踵。形容时间极短。

    成语出处:《新唐书·萧瑀传》:“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

  • 亡不旋踵【wáng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指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成语出处:宋·苏辙《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 枉费工夫【wǎng fèi gōng fū】

    成语解释:白白地耗费时间与精力。形容徒劳无益。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5卷:“如今要下功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在纸上语。”

  • 席不暇暖【xí bù xiá nuǎn】

    成语解释: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唐·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 夏虫不可以语冰【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

    成语解释: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

    成语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 星移斗转【xīng yí dǒu zhuǎn】

    成语解释: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 嚣张一时【xiāo zhāng yī shí】

    成语解释:指恶势力在短时间内喧闹一起。

    成语出处:

  • 行有余力【xíng yǒu yú lì】

    成语解释: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新学小生【xīn xué xiǎo shēng】

    成语解释: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 星移物换【xīng yí wù huàn】

    成语解释:星移:星辰移位;物换:景物变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成语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遥遥无期【yáo yáo wú qī】

    成语解释: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

  • 夜长梦多【yè cháng mèng duō】

    成语解释: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成语出处:清·吕留良《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 夜以继昼【yè yǐ jì zhòu】

    成语解释:用夜里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昔文王不敢槃游于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

  • 叶落归根【yè luò huī gēn】

    成语解释: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 一刻千金【yī kè qiān jīn】

    成语解释: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成语出处: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一年半载【yī nián bàn zǎi】

    成语解释: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成语出处:元·杨梓《敬德不服老》:“将军你且耐心到那里,不过一年半载,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

  • 一日三秋【yī rì sān qiū】

    成语解释: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采莲》:“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一时半刻【yī shí bàn kè】

    成语解释:指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

  • 一弹指顷【yī tán zhǐ qǐng】

    成语解释: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 一朝一夕【yī zhāo yī xī】

    成语解释:朝:早晨;夕:晚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周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 扬眉瞬目【yáng méi shùn mù】

    成语解释: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行如奔电,骤如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

  • 一时半霎【yī shí bàn shà】

    成语解释:指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 一时半晌【yī shí bàn shǎng】

    成语解释:指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 一时三刻【yī shí sān kè】

    成语解释:指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 一夕一朝【yī xī yī zhāo】

    成语解释:一个晚上或一个早晨。形容很短的时间。同“一朝一夕”。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 以日为年【yǐ rì wéi nián】

    成语解释:过一日如同过一年的时间那样漫长难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为岁”。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下风倾首,以日为年。”

  • 以夜继日【yǐ yè jì rì】

    成语解释: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先识》:“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

  • 议事日程【yì shì rì chéng】

    成语解释:议事:讨论或办理事情;日程:时间进度表。在计划之内的讨论、办理事情的日期。

    成语出处: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建立根据地的任务,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把它作为战略任务执行起来。”

  • 由来已久【yóu lái yǐ jiǔ】

    成语解释:由来:从发生到现在。事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 逾年历岁【yú nián lì suì】

    成语解释:指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成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

  • 与时消息【yǔ shí xiāo xi】

    成语解释: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成语出处:《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后汉书·孔融传》:“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行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

  • 争分夺秒【zhēng fēn duó miǎo】

    成语解释: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朝种暮获【zhāo zhǒng mù hù】

    成语解释:①比喻收益迅速。②比喻时间短促。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下》:“言世有仙人……览观县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朝种暮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