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光阴荏苒【guāng yīn rěn rǎn】

    成语解释: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双是新春。”

  • 光阴似箭【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贵阴贱璧【guì yīn jiàn bì】

    成语解释:贵重光阴甚于玉璧。比喻时间的宝贵。

    成语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 过隙白驹【guò xī bái jū】

    成语解释: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成语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 光阴如箭【guāng yīn rú jiàn】

    成语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河清难俟【hé qīng nán sì】

    成语解释: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 河山带砺【hé shān dài lì】

    成语解释: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 后会有期【hòu huì yǒu qī】

    成语解释:期:时间。以后有见面的时候(用在分别时安慰对方)。

    成语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会也有期。”

  • 呼吸之间【hū xī zhī jiān】

    成语解释: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

  • 华不再扬【huá bù zài yáng】

    成语解释: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成语出处:晋·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

    成语解释: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 祸在旦夕【huò zài dàn xī】

    成语解释: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唐·段成式《诺皋记·长须国》:“吾国有难,祸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

  • 黄金时间【huáng jīn shí jiān】

    成语解释: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

    成语出处:《文汇报》:“黄金时间黄金节目……欢迎中外厂商特约播出广告。”

  • 祸迫眉睫【huò pò méi jié】

    成语解释:犹言祸在旦夕。灾难在很短时间内就要降临。形容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梁启超《罗兰夫人传》:“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祸迫眉睫。”

  • 积年累月【jī nián lěi yuè】

    成语解释:积年:多年;累月:连月。指经过的时间长。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 积日累久【jī rì lěi jiǔ】

    成语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所谓积日累久也。”

  • 积重难返【jī zhòng nán fǎn】

    成语解释: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重,无乃难迁乎?”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三·旧制一废难复》:“此又皆势处极重之难返者。”

  • 计不旋踵【jì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早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 见缝插针【jiàn fèng chā zhēn】

    成语解释:比喻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七章:“‘小钢炮后来打死了敌人不少’,陈三又见缝插针地鼓励他。”

  • 经久不息【jīng jiǔ bù xī】

    成语解释:多指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停息不下来。

    成语出处:刘坚《草地晚餐》:“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

  • 久而久之【jiǔ ér jiǔ zhī】

    成语解释: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 积日累岁【jī rì lěi suì】

    成语解释:形容时间长久。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求退录》:“或饮食过度,或劳佚不时,积日累岁,其来已久,以至元气弊亏,痰邪洨结。”

  • 积日累月【jī rì lěi yuè】

    成语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靖康要录》卷一:“若积日累月,万机之微,所失可胜言耶!”

  • 积时累日【jī shí lěi rì】

    成语解释:形容时间长久。

    成语出处:许地山《〈空山灵雨〉弁言》:“在睡着时,偶得趾离过爱,引领我到回忆之乡,过那游离的日子,更不得不随醒随记,积时累日,成此小册。”

  • 积年累岁【jī nián lěi suì】

    成语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贼人]只得招出实话来:乃是积年累岁遇着节令盛时,即便四出剽窃,以及平时略贩子女,伤害性命。”

  • 积岁累月【jī suì lěi yuè】

    成语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总统凌洋山言边地种树设险书》:“昔谢病山居,手植榆柳,今已郁然参天。若以官法为之,积岁累月,竟成虚谬矣。”

  • 积重不反【jī zhòng bù fǎn】

    成语解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 积重不返【jī zhòng bù fǎn】

    成语解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故余谓偏伐阳者,韩非刑名之学;偏补阳者,商鞅富强之术。初用皆有功,积重不返,其损伤根本则一也。”

  • 积重难反【jī zhòng nán fǎn】

    成语解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陈六事疏》:“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 间不容砺【jiān bù róng lì】

    成语解释:指磨治的时间也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

    成语出处:《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

  • 酒后茶余【jiǔ hòu chá yú】

    成语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 酒余茶后【jiǔ yú chá hòu】

    成语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 旷日持久【kuàng rì chí jiǔ】

    成语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 旷日弥久【kuàng rì mí jiǔ】

    成语解释:旷:耽搁荒废。指时间拖得很久。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 坑灰未冷【kēng huī wèi lěng】

    成语解释:比喻时间极为短暂、匆促。

    成语出处:唐·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