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日已三竿【rì yǐ sān gān】

    成语解释: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成语出处:明·王錂《春芜记·探遗》:“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 日征月迈【rì zhēng yuè mài】

    成语解释: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成语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宣谕》:“日征月迈,寒暑衣褐。”

  • 少纵即逝【shǎ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稍纵即逝【shāo zòng jí shì】

    成语解释: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成语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师老兵疲【shī lǎo bīng pí】

    成语解释: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成语出处:《魏书 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 十年窗下【shí nián chuāng xià】

    成语解释: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成语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时不我待【shí bù wǒ dài】

    成语解释: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时不我与【shí bù wǒ yǔ】

    成语解释: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成语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

    成语解释: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军情瞬息万变,莫说我们到南边还要好几天,就是此时,文丞相也不知在那里不在了?”

  • 似水流年【sì shuǐ liú nián】

    成语解释: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岁月蹉跎【suì yuè cuō tuó】

    成语解释: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成语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君后授衣》:“倘我不能报复而死,埋没了龙家的豹韬,枉蹉跎岁月一死鸿毛。”

  • 石火光阴【shí huǒ guāng yīn】

    成语解释: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成语出处:

  • 石泐海枯【shí lè hǎi kū】

    成语解释: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成语出处: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 桑荫不徙【sāng yīn bù xǐ】

    成语解释: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成语出处:语出《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 桑荫未移【sāng yīn wèi yí】

    成语解释: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同“桑荫不徙”。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 三头两日【sān tóu liǎng rì】

    成语解释: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 时移世异【shí yí shì yì】

    成语解释: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成语出处:唐·牛僧儒《玄怪录·顾揔》:“忆儿貌,念儿心,望儿不见泪沾襟,时移世异难相见,弃谢此生当重寻。”

  • 时异事殊【shí yì shì shū】

    成语解释: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成语出处: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尚恐议者曰:‘时异事殊。’臣请复为陛下租举近效之尤章者以辩焉。”

  • 视日如年【shì rì rú nián】

    成语解释:指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七:“自发义乌信,引领西跂,视日如年,今两月矣。”

  • 倏忽之间【shū hū zhī jiān】

    成语解释:倏:忽然,极快地。指极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

  • 瞬息之间【shùn xī zhī jiān】

    成语解释:极短暂的时间内。

    成语出处:《北史·魏世祖太武帝本纪》:“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无以措其奸隐。”

  • 死不旋踵【sǐ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成语出处:《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随时随地【suí shí suí dì】

    成语解释: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

    成语出处: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 随地随时【suí dì suí shí】

    成语解释: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同“随时随地”。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分驻佐领,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统称为吉林之兵。”

  • 岁月如流【suì yuè rú liú】

    成语解释: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岁月如流,人生何几!”

  • 天长日久【tiān cháng rì jiǔ】

    成语解释:时间长,日子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但只是天长日久,尽着这么闹,可叫人怎么过呢。”

  • 天长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

    成语解释: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成语出处:《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天荒地老【tiān huāng dì lǎo】

    成语解释: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成语出处: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同日而语【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指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 偷安旦夕【tōu ān dàn xī】

    成语解释: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成语出处: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 天地长久【tiān dì cháng jiǔ】

    成语解释: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同“天长地久”。

    成语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

  • 乌飞兔走【wū fēi tù zǒu】

    成语解释: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成语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 五日京兆【wǔ rì jīng zhào】

    成语解释: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成语出处:《汉书·张敞传》:“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 五世其昌【wǔ shì qí chāng】

    成语解释: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为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