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龙泉太阿【lóng quán tài ē】

    成语解释:指古代的两件宝剑。

    成语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 丰城剑气【fēng chéng jiàn qì】

    成语解释:指宝物是无法埋没的。

    成语出处:《晋书·张华传》:传说在吴灭晋兴之时,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知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在丰城。尚书张华到任后,于狱中挖出宝剑两把,一名太阿,一名龙泉,紫气也就消失了。

  • 瞋目案剑【chēn mù àn jiàn】

    成语解释: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

    成语出处: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 匣剑何时跃【xiá jiàn hé shí yuè】

    成语解释:匣剑:藏在匣中的宝剑。藏在匣中的宝剑什么时候会跳出来。比喻贤才什么时候才能施展本领

    成语出处:唐·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未知匣剑何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

  • 书剑飘零【shū jiàn piāo líng】

    成语解释: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 明珠按剑【míng zhū àn jiàn】

    成语解释:按:用手抚着。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却手持宝剑。比喻由于误会以敌意回报对方

    成语出处:清·朱之瑜《德始堂记》:“今与贤之相知也新,而又语言不能通,不当有明珠按剑之举;万一他时复有晤期,更当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 剑履上殿【jiàn lǚ shàng diàn】

    成语解释:剑:刀剑;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许功臣带刀剑与穿鞋上殿作为恩宠。形容待遇优异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 刻船求剑【kè chuán qiú jiàn】

    成语解释: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 刀山剑林【dāo shān jiàn lín】

    成语解释:比喻险恶的境地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

  • 枪刀剑戟【qiāng dāo jiàn jǐ】

    成语解释: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 拔刃张弩【bá rèn zhāng nǔ】

    成语解释:刃:指有铎刃的兵器;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拔出刀,张开弓。形容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 结缨伏剑【jié yīng fú jiàn】

    成语解释: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 提剑汗马【tí jiàn hàn mǎ】

    成语解释: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成语出处:《周书·宇文贵传》:“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