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吃烟火食【bù chī yān huǒ shí】

    成语解释: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bù chī yáng ròu 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

    成语解释: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坏名气的。”

  • 餐风露宿【cān fēng lù sù】

    成语解释: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餐风沐雨【cān fēng mù yǔ】

    成语解释: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成语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忠忤》:“谁知着恁惯雌黄,惯使着猖狂,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 残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

    成语解释: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 残杯冷炙【cán bēi lěng zhì】

    成语解释: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 吃不了兜着走【chī bù liǎo dōu zhe zǒu】

    成语解释: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 吃粮不管事【chī liáng bù guǎn shì】

    成语解释: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这些忘八羔子,一个都不在家!他们成年家吃粮不管事。”

  • 吃软不吃硬【chī ruǎn bù chī yìng】

    成语解释: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

    成语出处:清·醉月山人《狐狸缘全传》第三回:“从来小孩爱戴高帽儿,吃软不吃硬。”

  • 吃哑巴亏【chī yǎ bā kuī】

    成语解释: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只好自认吃亏。

    成语出处:清·石昆玉《三侠五义》第十四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 吃喝玩乐【chī hē wán lè】

    成语解释:指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成语出处:魏巍《路标》:“却有人认为糊糊涂涂地吃喝玩乐,那才算没有虚掷自己的年华。”

  • 吃苦耐劳【chī kǔ nài láo】

    成语解释: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成语出处:周恩来《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而我们新四军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

  • 吃里扒外【chī lǐ pá wài】

    成语解释: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却为那一方面卖力。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 吃力不讨好【chī lì bù tǎo hǎo】

    成语解释: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

  • 肥头大耳【féi tóu dà ěr】

    成语解释: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风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

    成语解释: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风卷残云【fēng juǎn cán yún】

    成语解释: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自从把家私分开了,好似那汤泼瑞雪,风卷残云,都使的光光荡荡了。”

  •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成语解释: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成语出处: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好吃懒做【hào chī lǎn zuò】

    成语解释: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 喝西北风【hē xī běi fēng】

    成语解释:指没有东西吃。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 褐衣蔬食【hè yī shū shí】

    成语解释: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成语出处:《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 饥不择食【jī bù zé shí】

    成语解释: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 节衣缩食【jié yī suō shí】

    成语解释: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成语出处:《史记·贷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 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

    成语解释: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成语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 酒囊饭袋【jiǔ náng fàn dài】

    成语解释: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 酒肉朋友【jiǔ ròu péng yǒu】

    成语解释: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的朋友。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荆州来。”

  • 酒足饭饱【jiǔ zú fàn bǎo】

    成语解释: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 看菜吃饭【kàn cài chī fàn】

    成语解释: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成语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 靠天吃饭【kào tiān chī fàn】

    成语解释:指依赖自然条件来过日子。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为什么人家说,靠天吃饭,赖地穿衣呢?”

  •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成语解释: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

  •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

    成语解释: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 量体裁衣【liàng tǐ cái yī】

    成语解释: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成语出处:《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 露餐风宿【lù cān fēng sù】

    成语解释: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成语出处: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