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

    成语解释: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 胆大妄为【dǎn dà wàng wéi】

    成语解释:妄为:胡搞,乱做。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 飞扬跋扈【fēi yáng bá hù】

    成语解释: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高傲自大【gāo ào zì dà】

    成语解释: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成语出处: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 横行霸道【héng xíng bà dào】

    成语解释: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 济济一堂【jǐ jǐ yī táng】

    成语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 狂妄自大【kuáng wàng zì dà】

    成语解释: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无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皇甫榑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而狂妄之甚也。”

  • 目中无人【mù zhōng wú rén】

    成语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 气焰嚣张【qì yàn xiāo zhāng】

    成语解释:嚣张:猖狂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成语出处:《手术台就是阵地》:“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

  • 为所欲为【wéi suǒ yù wéi】

    成语解释: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隋书·天文志上》:“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 无法无天【wú fǎ wú tiān】

    成语解释: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自命不凡【zì mìng bù fán】

    成语解释: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成语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 明正典刑【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成语解释: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成语出处: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成语解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 唯我独尊【wéi wǒ dú zūn】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 毫无顾忌【háo wú gù jì】

    成语解释: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成语出处:明·醒世居士《八段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无顾忌,致我割破恩爱,妻子逃亡。”

  • 欺行霸市【qī háng bà shì】

    成语解释:欺压同行,称霸市场

    成语出处:王朔《橡皮人》:“老林他们就是这路人,低买高卖,欺行霸市,小型的‘欧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