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出水芙蓉【chū shuǐ fú róng】

    成语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成语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成语出处:《后汉书·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

  • 婀娜多姿【ē nuó duō zī】

    成语解释: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成语出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四角龙幡,婀娜多姿随风传。”

  • 傅粉施朱【fù fěn shī zhū】

    成语解释:傅:搽;朱:红,指胭脂。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饰打扮。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 国色天香【guó sè tiān xiāng】

    成语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成语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 垢面蓬头【gòu miàn péng tóu】

    成语解释:指面目肮脏,头发凌乱。

    成语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 鹤发鸡皮【hè fà jī pí】

    成语解释: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竹杖赋》:“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 鹤发童颜【hè fà tóng yán】

    成语解释: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成语出处: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 鸠形鹄面【jiū xíng hú miàn】

    成语解释: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 蓬头垢面【péng tóu gòu miàn】

    成语解释: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成语出处:《魏书·封轨传》:“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 蓬头历齿【péng tóu lì chǐ】

    成语解释: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脣历齿。”

  • 容光焕发【róng guāng huàn fā】

    成语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瘦骨如柴【shòu gǔ rú chái】

    成语解释:十分削瘦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宋·杨万里《武陵春·长铗归乎逾十暑》词:“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 铜筋铁骨【tóng jīn tiě gǔ】

    成语解释: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韩侍郎婢作夫人》:“此时偶然坍将下来,若有人在床时,便是铜筋铁骨 也压死了。”

  • 雾鬓风鬟【wù bìn fēng huán】

    成语解释: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 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成语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成语出处: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 衣冠楚楚【yī guān chǔ chǔ】

    成语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冰肌玉骨【bīng jī yù gǔ】

    成语解释: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成语出处:宋·苏轼《洞仙歌》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 冰清玉洁【bīng qīng yù jié】

    成语解释: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 肠肥脑满【cháng féi nǎo mǎn】

    成语解释: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成语出处:《北齐书·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 眉清目秀【méi qīng mù xiù】

    成语解释: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小孩唤做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 美如冠玉【měi rú guān yù】

    成语解释: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成语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 靡颜腻理【mǐ yán nì lǐ】

    成语解释: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 面黄肌瘦【miàn huáng jī shòu】

    成语解释: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形容人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哥也,你这般面黄肌廋,怎生赢的人也。”

  • 面如土色【miàn rú tǔ sè】

    成语解释: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关联主:“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

  • 面有菜色【miàn yǒu cài sè】

    成语解释: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成语出处:《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 面红耳赤【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语解释: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 明眸皓齿【míng móu hào chǐ】

    成语解释: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亭亭玉立【tíng tíng yù lì】

    成语解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成语出处: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 童颜鹤发【tóng yán hè fà】

    成语解释: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成语出处: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 仪表堂堂【yí biǎo táng táng】

    成语解释: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成语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 玉树临风【yù shù lín fēng】

    成语解释: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 道貌岸然【dào mào àn rán】

    成语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