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八珍玉食【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解释:泛指精美的肴馔。

    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 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成语解释: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 垂涎欲滴【chuí xián yù dī】

    成语解释:涎:口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 凤髓龙肝【fèng suǐ lóng gān】

    成语解释:比喻珍奇美味。

    成语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 回味无穷【huí wèi wú qióng】

    成语解释: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 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

    成语解释: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成语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语解释: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 琳琅满目【lín láng mǎn mù】

    成语解释: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其味无穷【qí wèi wú qióng】

    成语解释: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成语出处:宋 朱熹《四书集注 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 三牲五鼎【sān shēng wǔ dǐng】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成语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 山珍海味【shān zhēn hǎi wèi】

    成语解释: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成语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 水陆毕陈【shuǐ lù bì chén】

    成语解释: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轻肥》诗:“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 望眼欲穿【wàng yǎn yù chuān】

    成语解释: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寄微之》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宋·杨万里《晨炊横塘桥酒家小窗》诗:“饥望炊烟眼欲穿,可人最是一青帘。”

  • 五味俱全【wǔ wèi jù quán】

    成语解释: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 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成语解释: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成语出处: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成语解释: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食指大动【shí zhǐ dà dòng】

    成语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 饕餮盛宴【tāo tiè shèng yàn】

    成语解释:饕餮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是龙生九子之一,食量大。饕餮后来又代指美食家。饕餮盛宴就是指有很多吃的东西的宴席,有很多美食的宴会。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