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巴山蜀水【bā shān shǔ shuǐ】

    成语解释: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成语出处:

  •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è shuǐ】

    成语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白水鉴心【bái shuǐ jiàn xīn】

    成语解释: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成语出处:

  • 白山黑水【bái shān hēi shuǐ】

    成语解释: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成语出处:《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背水一战【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语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 不服水土【bù fú shuǐ tǔ】

    成语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 残山剩水【cán shān shèng shuǐ】

    成语解释: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臣心如水【chén xīn rú shuǐ】

    成语解释: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成语出处:《汉书·郑崇传》:“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 出水芙蓉【chū shuǐ fú róng】

    成语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春风沂水【chūn fēng yí shuǐ】

    成语解释: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啜菽饮水【chuò shū yǐn shuǐ】

    成语解释: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盛水不漏【chéng shuǐ bù lòu】

    成语解释:比喻说理严密。

    成语出处:郭沫若《盲肠炎·穷汉的穷谈》:“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真好,真正是盛水不漏,真正把共产主义运动说穿了。”

  • 打落水狗【dǎ luò shuǐ gǒu】

    成语解释: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成语出处:瞿秋白《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 淡水交情【dàn shuǐ jiāo qíng】

    成语解释: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登高望远【dēng gāo wàng yuǎn】

    成语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 登山临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滴水穿石【dī shuǐ chuān shí】

    成语解释: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簟纹如水【diàn wén rú shuǐ】

    成语解释: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成语出处: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 斗升之水【dǒu shēng zhī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微薄的资助。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

    成语解释: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 反水不收【fǎn shuǐ bù shōu】

    成语解释: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 风起水涌【fēng qǐ shuǐ yǒng】

    成语解释: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挂一漏万【guà yī lòu wàn】

    成语解释: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 瓜熟蒂落【guā shú dì luò】

    成语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草木》引《云笈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 急于求成【jí yú qiú chéng】

    成语解释: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 破绽百出【pò zhàn bǎi chū】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成语出处:宋 李侗《李廷平集 答问下》:“却回头看释氏之书,渐渐破绽百出。”

  • 水到渠成【shuǐ dào qú chéng】

    成语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 顺理成章【shùn lǐ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 徒劳无功【tú láo wú gōng】

    成语解释: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成语出处:《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 无济于事【wú jì yú shì】

    成语解释: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 无懈可击【wú xiè kě jī】

    成语解释:懈:松懈,引伸为漏洞、破绽。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成语出处:《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注:“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 游山玩水【yóu shān wán shuǐ】

    成语解释: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杯水车薪【bēi shuǐ chē xīn】

    成语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