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波涛汹涌【bō tāo xiōng yǒng】

    成语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 不劳而获【bù láo ér huò】

    成语解释: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 表里不一【biǎo lǐ bù yī】

    成语解释: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成语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

    成语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到这时候,我仿佛大彻大悟了不是?”

  • 大澈大悟【dà chè dà wù】

    成语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到这时候,我仿佛大澈大悟了不是?”

  • 大方之家【dà fāng zhī jiā】

    成语解释: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成语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 弓影杯蛇【gōng yǐng bēi shé】

    成语解释:见“弓影浮杯”。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成语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 黄粱一梦【huáng liáng yī mèng】

    成语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成语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 九鼎大吕【jiǔ dǐng dà lǚ】

    成语解释: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解释: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呕心沥血【ǒu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黔驴技穷【qián lǘ jì qióng】

    成语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 荣华富贵【róng huá fù guì】

    成语解释: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十二:“话说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如今人一有了时势,便自道是‘万年不拔之基’,傍边看的人也是一样见识。”

  • 三寸之舌【sān cùn zhī shé】

    成语解释: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 深明大义【shēn míng dà yì】

    成语解释:指识大体,顾大局。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脱颖而出【tuō yǐng ér chū】

    成语解释: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五色无主【wǔ sè wú zhǔ】

    成语解释: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成语出处:《淮南子·精神训》:“禹在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无人,五色无主。”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 无边无际【wú biān wú jì】

    成语解释: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 文武兼备【wén wǔ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 向若而叹【xiàng ruò ér tàn】

    成语解释: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成语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 以怨报德【yǐ yuàn bào dé】

    成语解释: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以怨报德,不仁。”

  • 洋洋自得【yáng yáng zì dé】

    成语解释:犹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 郑人买履【zhèng rén mǎi lǚ】

    成语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自得其乐【zì dé qí lè】

    成语解释: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

    成语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 不远千里【bù yuǎn qiān lǐ】

    成语解释: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长治久安【cháng zhì jiǔ ān】

    成语解释: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