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感中年【āi gǎn zhōng nián】

    成语解释: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 痴男怨女【chī nán yuàn nǚ】

    成语解释: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 触景生情【chù jǐng shēng qíng】

    成语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 辞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 词不逮理【cí bù dài lǐ】

    成语解释: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 词不达意【cí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成语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 惨绿愁红【cǎn lü chóu hóng】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 愁红惨绿【chóu hóng cǎn lü】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辛弃疾《鹧鸪天·赋牡丹》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

  • 愁红怨绿【chóu hóng yuàn lǜ】

    成语解释: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 打成一片【dǎ chéng yī piàn】

    成语解释: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 动之以情【dòng zhī yǐ qíng】

    成语解释: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

    成语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只是不肯松口。”

  • 睹物兴情【dǔ wù xīng qíng】

    成语解释: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 多愁善感【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语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多情善感【duō qíng shàn gǎn】

    成语解释: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跌脚捶胸【diē jiǎo chuí xiōng】

    成语解释: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我这里牵肠割肚把你个孩儿舍,跌脚捶胸,自叹嗟。”

  • 跌脚槌胸【diē jiǎo chuí xiōng】

    成语解释: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一○四回:“众人跌脚槌胸,好似掀翻了鸡窠,弄出许多慌来。”

  • 多情多感【duō qíng duō gǎn】

    成语解释:感情丰富,容易伤感。同“多情善感”。

    成语出处:宋·蔡伸《柳梢青》词:“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 思断义绝【ēn duàn yì jué】

    成语解释: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儿女心肠【ér nǘ xīn cháng】

    成语解释: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 恩断义绝【ēn duàn yì jué】

    成语解释: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法不徇情【fǎ bù xùn qíng】

    成语解释: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直深戒。”

  • 抚景伤情【fǔ jǐng shāng qíng】

    成语解释: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三折:“登高望远,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处处洒穷途之泣。”

  • 飞眼传情【fēi yǎn chuán qíng】

    成语解释:借眼睛来传递感情。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我们也少不得对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说我们飞眼传情了,少不得更亲近点。”

  • 凤协鸾和【fèng xié luán hé】

    成语解释: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成语出处:

  • 感情用事【gǎn qíng yòng shì】

    成语解释: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成语出处:曹禺《日出》跋:“而我一个感情用事,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

  • 古井无波【gǔ jǐng wú bō】

    成语解释: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 古井不波【gǔ jǐng bù bō】

    成语解释: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澜。枯竭的老井已不会再起波澜。比喻心境沉寂,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感情。旧时指寡妇不思再嫁。亦作“古井无波”、“无波古井”。

    成语出处:

  • 豪情逸致【háo qíng yì zhì】

    成语解释: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成语出处: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 恨相知晚【hèn xiāng zhī wǎn】

    成语解释: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成语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 花残月缺【huā cán yuè quē】

    成语解释: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酌,莫待他花残月缺。”

  • 好恶不同【hǎo è bù tóng】

    成语解释: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 忽冷忽热【hū lěng hū rè】

    成语解释: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

  • 恨相见晚【hèn xiāng jiàn wǎn】

    成语解释: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同“恨相知晚”。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 借景生情【jiè jǐng shēng qíng】

    成语解释: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章:“郭祥抱着卡宾枪,食指不离扳机,不断地借景生情地喊着鼓动口号。”

  • 禁情割欲【jìn qíng gē yù】

    成语解释:制约感情和欲望。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本性》:“一岁婴儿,无推让之心:见食,号欲食之;睹好,啼欲玩之。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励为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