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屏气敛息【bǐng qì liǎn xī】

    成语解释: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成语出处: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成语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诚惶诚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成语解释: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成语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成语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成语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趁火抢劫【chèn huǒ qiǎng jié】

    成语解释: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成语出处: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 怛然失色【dá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成语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成语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担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胆裂魂飞【dǎn liè hún fēi】

    成语解释: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 胆战心寒【dǎn zhàn xīn hán】

    成语解释: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成语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动魄惊心【dòng pò jīng xīn】

    成语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胆颤心惊【dǎn c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瞪目结舌【dè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成语出处: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

    成语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成语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寒毛卓竖【hán máo zhuó shù】

    成语解释: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 寒心酸鼻【hán xīn suān bí】

    成语解释: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 黑云压城城欲摧【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

    成语解释:摧:毁坏。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象要把城墙压塌似的。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成语出处: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成语解释: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火烧眉毛【huǒ shāo méi máo】

    成语解释: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 汗流满面【hàn liú mǎn miàn】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成语出处:鲁迅《彷徨·伤逝》:“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 惶惶不安【huáng huáng bù ān】

    成语解释: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急不可待【jí bù kě dài】

    成语解释: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 急张拘诸【jí zhāng jū zhū】

    成语解释: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成语出处:

  • 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成语解释: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金鼓齐鸣【jīn gǔ qí míng】

    成语解释: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 惊魂未定【jīng hún wèi dìng】

    成语解释: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语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惊心动魄【jīng xīng dòng pò】

    成语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惊天动地【jīng tiān dòng dì】

    成语解释: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局促不安【jú cù bù ān】

    成语解释: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箭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

    成语解释: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出处: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大部分的时候是含精养锐的,必要时才一用力,正不必面红耳赤,箭拔弩张的。”

  • 捏一把汗【niē yī bǎ hàn】

    成语解释: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4回:“范訇等在关上,看见督戎追斐豹,慌捏一把汗。”

  • 弩张剑拔【nǔ zhāng jiàn bá】

    成语解释: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

    成语出处:明丰道生《真赏斋赋》:“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坛山,吉日癸巳,亲题材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