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昂霄耸壑【áng xiāo sǒng hè】

    成语解释:昂:高;壑:峪。高出霄汉,耸立山壑。形容才能杰出,建树宏大功业。也形容志气高昂,胸怀广阔。

    成语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凌霄花》卷三十四:“古来豪杰少人知,昂霄耸壑宁自期。”

  • 拔本塞源【bá běn sè yuán】

    成语解释: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 拔树寻根【bá shù xún gēn】

    成语解释:比喻追究到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百年树人【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败柳残花【bài liǔ cán huā】

    成语解释: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成语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 拔树撼山【bá shù hàn shān】

    成语解释: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 比目连枝【bǐ mù lián zhī】

    成语解释: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成语出处: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 标枝野鹿【biāo zhī yě lù】

    成语解释: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指太古时代。

    成语出处:《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 别树一旗【bié shù yī qí】

    成语解释: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 残花败柳【cán huā bài liǔ】

    成语解释: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巢居穴处【cháo jū xué chǔ】

    成语解释: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

    成语出处:后魏·卢之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皆饮噬于山泽。”

  • 草木萧疏【cǎo mù xiāo shū】

    成语解释: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成语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 草衣木食【cǎo yī mù shí】

    成语解释: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无过草衣木食,干受辛苦,有什么受用快活处。”

  • 成名成家【chéng míng chéng jiā】

    成语解释:树立名声,成为专家。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 巢林一枝【cháo lín yī zhī】

    成语解释: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成语出处: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 鸱张门户【chī zhāng mén hù】

    成语解释:树立门户,标榜门庭。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余雅不喜诗坛吟社之说,大概起于前明末年鸱张门户之恶习。”

  • 摧枯拉腐【cuī kū lā fǔ】

    成语解释: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

    成语出处:《三合会讨满清檄文》:“摧枯拉腐,破釜沉舟。”

  • 错节盘根【cuò jié pán gēn】

    成语解释:错:交错;节:枝节;盘:盘曲。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①比喻事情纷难复杂。②形容人坚韧不拔。

    成语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刀耕火耨【dāo gēng huǒ nòu】

    成语解释: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成语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 刀山剑树【dāo shān jiàn shù】

    成语解释: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树。”

  • 登木求鱼【déng mù qiú yú】

    成语解释: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 独木不成林【dú mù bù chéng lín】

    成语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成语出处: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 独树一帜【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 大树底下好乘凉【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

    成语解释: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独竖一帜【dú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同“独树一帜”。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

  • 发蒙振落【fā méng zhèn luò】

    成语解释: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 纷红骇绿【fēn hóng hài lǜ】

    成语解释: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袁空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给红骇绿,蓊郁香气。”

  • 焚林而猎【fén lín ér liè】

    成语解释: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焚林而田【fén lín ér tián】

    成语解释: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 风木之悲【fēng mù zhī bēi】

    成语解释: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成语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 蜉蝣撼大树【fú yóu hàn dà shù】

    成语解释:比喻自不量力。

    成语出处:明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 干云蔽日【gān yún bì rì】

    成语解释: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成语出处:《后汉书·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 耕耘树艺【gēng yún shù yì】

    成语解释: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成语出处:《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