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 暗箭难防【àn jiàn nán fáng】

    成语解释: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成语出处: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 矮人看戏【ǎi rén kàn xì】

    成语解释: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成语出处:清·赵翼《论诗》诗:“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 八面玲珑【bā miàn líng lóng】

    成语解释: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成语出处:元·马熙《开窗看雨》诗:“八面玲珑得月多。”

  • 八面威风【bā miàn wēi fēng】

    成语解释: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 百般刁难【bǎi bān diāo nàn】

    成语解释: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成语出处:慕湘《晋阳秋》第21章:“一旦检查出贵重的财货,总要百般刁难地盘诘。”

  • 本性难移【běn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本来面目【běn lái miàn mù】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成语出处:《六祖坛经·行由品》:“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看僧面看佛面【bù kàn sēng miàn kàn fó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

  • 不露声色【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不露形色【bù lù xíng sè】

    成语解释: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成语出处:刘德桂《宣统皇帝》第一章二:“阿玛一向城府深藏,不露形色,怎么犯了这么大的错误。”

  • 出头露面【chū tóu lù miàn】

    成语解释: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众僧们听说认亲,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一个个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

  • 春风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春风满面【chūn fēng mǎn miàn】

    成语解释: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霭愉快的面容。

    成语出处: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 春色满园【chūn sè mǎn yuán】

    成语解释: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吕从庆《丰溪存稿·小园》:“小园春色丽,花发两三株。”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怛然失色【dá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成语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成语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成语出处:《后汉书·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

  • 大惊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成语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成语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大难临头【dà nàn lín tóu】

    成语解释: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 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独当一面【dú dāng yī miàn】

    成语解释: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成语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 独木难支【dú mù nán zhī】

    成语解释: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耳提面命【ěr tí miàn mìng】

    成语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反面无情【fǎn miàn wú qíng】

    成语解释:形容翻脸不认人。

    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第三十四出:“唉,安禄山,安禄山,你受了唐天子那样大恩,尚且兴兵反叛,休怪俺李猪儿今日反面无情也。”

  • 放浪形骸【fàng làng xíng hái】

    成语解释: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忿然作色【fèn rán zuò sè】

    成语解释: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

    成语出处:《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 覆水难收【fù shuǐ nán shōu】

    成语解释: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 改头换面【gǎi tóu huàn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古色古香【gǔ sè gǔ xiāng】

    成语解释: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成语出处: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刮目相看【guā mù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鹄面鸠形【hú miàn jiū xíng】

    成语解释: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成语出处:《明史·忠义传七·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 鹄形菜色【hú xíng cài sè】

    成语解释: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 鹄形鸟面【hú xíng niǎo miàn】

    成语解释:指饥疲瘦削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送宋知县序》:“岁复荐饥,侯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鹄形鸟面,争出供役。”

  • 和容悦色【hé róng yuè sè】

    成语解释:形容和善可亲。同“和颜悦色”。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凤姐却是和容悦色,满嘴里‘好妹妹’不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