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八斗之才【bā dǒu zhī cái】

    成语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

    成语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不露锋芒【bù lù fēng máng】

    成语解释: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 不栉进士【bù zhì jìn shì】

    成语解释: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成语出处:唐·刘讷言《谐喙录·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超群绝伦【chāo qún jué lún】

    成语解释: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 才华横溢【cái huá héng yì】

    成语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成语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大巧若拙【dà qiǎo ruò zhuō】

    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成语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殚见洽闻【dān jiàn qià wén】

    成语解释: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 胆小怕事【dǎn xiǎo pà shì】

    成语解释: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 栋梁之材【dòng liáng zhī cái】

    成语解释: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独一无二【dú yī wú èr】

    成语解释: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 多愁善感【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语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多才多艺【duō cái duō yì】

    成语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成语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 盖世无双【gài shì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 豪放不羁【háo fàng bù jī】

    成语解释: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 好吃懒做【hào chī lǎn zuò】

    成语解释: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 后起之秀【hòu qǐ zhī xiù】

    成语解释: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成语出处:《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 患得患失【huàn dé huàn shī】

    成语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

    成语解释: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锦心绣口【jǐn xīn xiù kǒu】

    成语解释: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成语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兢兢业业【jīng jīng yè yè】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经天纬地【jīng tiān wěi dì】

    成语解释: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 陆海潘江【lù hǎi pān jiāng】

    成语解释:比喻文才很大。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人杰地灵【rén jié dì líng】

    成语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扫眉才子【sǎo méi cái zǐ】

    成语解释:扫眉:妇女画眉毛。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成语出处: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楷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升堂入室【shēng táng rù shì】

    成语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顺水推舟【shùn shuǐ tuī zhōu】

    成语解释: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成语出处:元·关汉《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 少言寡语【shǎo yán guǎ yǔ】

    成语解释:指平时说话不多。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