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暗室不欺【àn shì bù qī】

    成语解释: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傲霜斗雪【ào shuāng dòu xuě】

    成语解释: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 碧血丹心【bì xuè dān xīn】

    成语解释: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补天浴日【bǔ tiān yù rì】

    成语解释: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成语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 不避斧钺【bù bì fǔ yuè】

    成语解释: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不揣冒昧【bù chuǎi mào mèi】

    成语解释: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晚生还有一句话,不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议。”

  • 不耻最后【bù chǐ zuì hòu】

    成语解释: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 不恶而严【bù è ér yán】

    成语解释: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成语出处:《周易·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 不欺暗室【bù qī àn shì】

    成语解释: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八仙过海【bā xiān guò hǎi】

    成语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 冰壸秋月【bīng kǔn qiū yuè】

    成语解释: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成语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成语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成仁取义【chéng rén qǔ yì】

    成语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大法小廉【dà fǎ xiǎo lián】

    成语解释: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 大节不夺【dà jié bù duó】

    成语解释: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大器晚成【dà qì wǎn chéng】

    成语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成语出处:《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 大有作为【dà yǒu zuò wéi】

    成语解释:作为:做出成绩。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成语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理宗景定四年》:“仁宗治效浃洽,神宗大有作为。”

  • 大义凛然【dà yì lǐn rán】

    成语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

    成语解释: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成语出处: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 大显神通【dà xiǎn shén tōng】

    成语解释: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三人辞了师父,在城外大显神通。”

  •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成语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成语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成语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断头将军【duàn tóu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 德隆望重【dé lóng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犹言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 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éng】

    成语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 非池中物【fēi chí zhōng wù】

    成语解释: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 奋发蹈厉【fèn fā dǎo lì】

    成语解释: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成语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 奋发图强【fèn fā tú qiáng】

    成语解释: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成语出处: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奋发有为【fèn fā yǒu wéi】

    成语解释: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成语出处:《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 风华正茂【fēng huá zhèng mào】

    成语解释: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成语出处: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风流人物【fēng liú rén wù】

    成语解释: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风云人物【fēng yún rén wù】

    成语解释:指活跃一时,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

    成语出处: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 伏龙凤雏【fú lóng fèng chú】

    成语解释: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