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博闻强记【bó wén qiáng jì】

    成语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触类旁通【chù lèi páng tōng】

    成语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 丢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 过目不忘【guò mù bù wàng】

    成语解释: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 过目成诵【guò mù chéng sòng】

    成语解释: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 虎头蛇尾【hǔ tóu shé wěi】

    成语解释: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 精明强干【jīng míng qiáng gàn】

    成语解释: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六回:“承辉这个人,甚是精明强干。”

  •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成语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 十行俱下【shí háng jù xià】

    成语解释: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成语出处:《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 头角峥嵘【tóu jiǎo zhēng róng】

    成语解释: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

  • 闻一知十【wén yī zhī shí】

    成语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一目十行【yī mù shí háng】

    成语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成语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 聪明才智【cōnɡ mínɡ cái zhì】

    成语解释: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 丢三拉四【diu sān lā sì】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成语出处: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老是这样丢三拉四,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 丢三忘四【diu sān wàng sì】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同“丢三落四”。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 说东忘西【shuō dōng wàng xī】

    成语解释: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成语出处:柳青《狠透铁》:“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