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败军之将【bài jūn zhī jiàng】

    成语解释: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成语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 不见棺材不落泪【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uò lèi】

    成语解释: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成语出处: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

  • 不劳而获【bù láo ér huò】

    成语解释: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 败不旋踵【bài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 败绩失据【bài jì shī jù】

    成语解释: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成语出处: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

  • 残兵败将【cán bīng bài jiàng】

    成语解释:战败了的部队。

    成语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败兀》:“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收聚些残兵败将,济不得事,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

  • 成败得失【chéng bài dé shī】

    成语解释: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 成败利钝【chéng bài lì dùn】

    成语解释: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成败论人【chéng bài lùn rén】

    成语解释: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成语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成王败寇【chéng wáng bài kòu】

    成语解释: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语出处:柳亚子《题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 垂首丧气【chuí shǒ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同“垂头丧气”。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 打落水狗【dǎ luò shuǐ gǒu】

    成语解释: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成语出处:瞿秋白《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 得失成败【dé shī chéng bài】

    成语解释: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成语出处:晋·陆机《五等诸侯论》:“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曲谟,是以其祥,可得而言。”

  • 覆车之轨【fù chē zhī guǐ】

    成语解释:轨: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成语出处:汉·陈忠《清盗源疏》:“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故复因前倾败之法,寻中间覆车之轨,却冀长存,非所敢闻。”

  • 覆车之鉴【fù chē zhī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成语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 覆舟之戒【fù zhōu zhī jiè】

    成语解释: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 覆车之戒【fù chē zhī jiè】

    成语解释: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成语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 功败垂成【gōng bài chuí chéng】

    成语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 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ì】

    成语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鼓衰力尽【gǔ shuāi lì jìn】

    成语解释: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成语出处:

  • 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

    成语解释: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成语出处:《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 后车之戒【hòu chē zhī jiè】

    成语解释: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下篇:“复辙在前,永作后车之戒。”

  • 灰心丧气【huī xīn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成语出处: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好骑者堕【hào qí zhě duò】

    成语解释: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成语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 灰心短气【huī xīn duǎn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同“灰心丧气”。

    成语出处: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 焦熬投石【jiāo áo tóu shí】

    成语解释: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适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 卷土重来【juǎn tǔ chóng lái】

    成语解释: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成语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亢龙有悔【kàng lóng yǒu huǐ】

    成语解释: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成语出处:《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 亢极之悔【kàng jí zhī huǐ】

    成语解释: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成语出处:《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晋书·齐王冏传》:“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 屡战屡败【lǚ zhàn lǜ bài】

    成语解释: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成语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 卵与石斗【luǎn yǔ shí dòu】

    成语解释: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一定失败。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 落花无言【luò huā wú yán】

    成语解释: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 骑者善堕【qí zhě shàn duò】

    成语解释: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

    成语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 前车之鉴【qián chē zhī jiàn】

    成语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成语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