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排除万难【pái chú wàn nán】

    成语解释: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成语出处: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

    成语解释: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 前赴后继【qián fù hòu jì】

    成语解释: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成语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

    成语解释: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成语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成语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杀敌致果【shā dí zhì guǒ】

    成语解释: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 舍生忘死【shě shēng wàng sǐ】

    成语解释: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 舍己为人【shě jǐ wèi rén】

    成语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 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

    成语解释: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成语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 身临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

    成语解释: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成语出处: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 视死如归【shì sǐ rú guī】

    成语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成语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 万夫不当之勇【wàn fū bù dāng zhī yǒng】

    成语解释: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成语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罔害璠良》:“此子六韬三略皆能,有万夫不当之勇。”

  • 万死不辞【wàn sǐ bù cí】

    成语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 无动于衷【wú dòng yú zhōng】

    成语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 无所畏惧【wú suǒ wèi jù】

    成语解释: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成语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 万夫不当【wàn fū bù dāng】

    成语解释: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

  • 万夫莫当【wàn fū mò dāng】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吾闻公子庆忌,筋骨如铁,万夫莫当。”

  • 息事宁人【xī shì níng rén】

    成语解释: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成语出处:《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成语解释: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 心安理得【xīn ān lǐ dé】

    成语解释: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 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

    成语解释: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成语出处:冰心《谈信纸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或者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

  • 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

    成语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一身是胆【yī shēn shì dǎn】

    成语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一往无前【yī wǎng wú qián】

    成语解释: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成语出处: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 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因人而异【yīn rén ér yì】

    成语解释: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成语出处: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 勇冠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成语解释: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成语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勇猛果敢【yǒng měng guǒ gǎn】

    成语解释: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成语出处:《汉书·翟方进传》:“勇猛果敢,处事不疑。”

  • 一往直前【yī wǎng zhí qián】

    成语解释: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同“一往无前”。

    成语出处: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 庸庸碌碌【yōng yōng lù lù】

    成语解释:庸:平庸。指平凡无奇。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

  • 中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成语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

    成语解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成语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自告奋勇【zì gào fèn yǒng】

    成语解释: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