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富尊荣【ān fù zūn róng】

    成语解释: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 勃然大怒【bó rán dà nù】

    成语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成语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成千上万【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成语解释: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 春回大地【chūn huí dà dì】

    成语解释: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成语出处: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 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

    成语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成语出处:《后汉书》第五十二卷:“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 滴水成冰【dī shuǐ chéng bīng】

    成语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定于一尊【dìng yú yī zūn】

    成语解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 睹物思人【dǔ wù sī rén】

    成语解释: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 冠冕堂皇【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成语解释: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 贵而贱目【guì ér jiàn mù】

    成语解释: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成语出处: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 和蔼可亲【hé ǎi kě qīn】

    成语解释: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和风细雨【hé f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成语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花言巧语【huā yán qiǎo yǔ】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骥子龙文【jì zǐ lóng wén】

    成语解释: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成语出处:《南史·张融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

    成语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九九归一【jiǔ jiǔ guī yī】

    成语解释: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成语出处: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 就事论事【jiù shì lùn shì】

    成语解释: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成语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

  • 见势不妙【jiàn shì bù miào】

    成语解释:看到形势不好。

    成语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3章:“梁队长见势不好,临时放弃烧仓库的计划。”

  • 礼贤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

    成语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厉行节约【lì xíng jié yuē】

    成语解释:严格地实行节约。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 目无余子【mù wú yú zǐ】

    成语解释: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 怒发冲冠【nù fà chōng guān】

    成语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迁怒于人【qiān nù yú rén】

    成语解释: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 亲如手足【qīn rú shǒu zú】

    成语解释:象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

  • 青梅竹马【qīng méi zhú mǎ】

    成语解释: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成语出处: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

    成语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 荣华富贵【róng huá fù guì】

    成语解释: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十二:“话说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如今人一有了时势,便自道是‘万年不拔之基’,傍边看的人也是一样见识。”

  •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成语解释: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 三阳开泰【sān yáng kāi tài】

    成语解释:《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成语出处:《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 生机勃勃【shēng jī bó bó】

    成语解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成语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 十全十美【shí quán shí měi】

    成语解释: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成语出处: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 士饱马腾【shì bǎo mǎ téng】

    成语解释: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成语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 是非曲直【shì fēi qǔ zhí】

    成语解释: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 事过境迁【shì guò jìng qiān】

    成语解释: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成语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成语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