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淑质英才【shū zhì yīng cái】

    成语解释: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成语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 疏财仗义【shū cái zhàng yì】

    成语解释:疏财:以财物分人。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 死而后已【sǐ ér hòu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赏罚严明【shǎng fá yán míng】

    成语解释: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 深明大义【shēn míng dà yì】

    成语解释:指识大体,顾大局。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偷工减料【tōu gōng jiǎn liào】

    成语解释: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 童叟无欺【tóng sǒu wú qī】

    成语解释: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 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

    成语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 无偏无党【wú piān wú dǎng】

    成语解释: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成语出处:《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 无所畏惧【wú suǒ wèi jù】

    成语解释: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成语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 万夫不当【wàn fū bù dāng】

    成语解释: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

  • 威震天下【wēi zhè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威名传于全国,震惊世上。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 相忍为国【xiāng rěn wèi guó】

    成语解释: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 信赏必罚【xìn shǎng bì fá】

    成语解释: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 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成语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骁勇善战【xiāo yǒng shàn zhàn】

    成语解释:勇猛,善于战斗。

    成语出处:《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 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

    成语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言行一致【yán xíng yī zhì】

    成语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成语出处: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 仰不愧天【yǎng bù kuì tiān】

    成语解释: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一清二白【yī qīng èr bái】

    成语解释:比喻清楚、明白。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一视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

    成语解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 以德报怨【yǐ dé bào yuàn】

    成语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以貌取人【yǐ mào qǔ rén】

    成语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成语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毅然决然【yì rán jué rán】

    成语解释: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 勇冠三军【yǒng guàn sān jūn】

    成语解释: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 严于律己【yán yú lǜ jǐ】

    成语解释: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 战无不胜【zhàn wú bù shèng】

    成语解释: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 真金不怕火炼【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成语解释: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 知情达理【zhī qíng dá lǐ】

    成语解释:通人情,懂道理。

    成语出处: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 直道而行【zhí dào ér xíng】

    成语解释:比喻办事公正。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 执法如山【zhí fǎ rú shān】

    成语解释: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 忠心耿耿【zhōng xīn gěng gěng】

    成语解释: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 忠贞不渝【zhōng zhēn bù yú】

    成语解释:贞: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渝:改变,违背。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成语出处: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 忠肝义胆【zhōng gān yì dǎn】

    成语解释: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