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思如潮【āi sī rú cháo】

    成语解释: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成语出处: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 哀而不伤【āi ér bù shāng】

    成语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哀痛欲绝【ā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爱别离苦【ài bié lí kǔ】

    成语解释: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成语出处:《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如何是至极之谈?’曰:‘爱别离苦。’”

  • 安身为乐【ān shēn wéi lè】

    成语解释: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 黯然伤神【àn rán shāng shén】

    成语解释: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黯然销魂【àn rán xiāo hún】

    成语解释: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成语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阿鼻地狱【ā bí dì yù】

    成语解释: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语出《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狱。”

  • 嗳声叹气【à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薛蟠急得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嗳声叹气。”

  • 阿毗地狱【ā pí dì yù】

    成语解释: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见“阿鼻地狱”。

  • 安身乐业【ān shēn lè yè】

    成语解释:指安稳快乐地过日子。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六五回:“倘或一日他知道了,岂肯干休?势必有一场大闹。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

  • 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

    成语解释: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安心乐意【ān xīn lè yì】

    成语解释: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

  •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百念皆灰【bǎi niàn jiē huī】

    成语解释: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成语出处: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 碧海青天【bì hǎi qīng tiān】

    成语解释: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屏气敛息【bǐng qì liǎn xī】

    成语解释: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成语出处: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 剥床及肤【bō chuáng jí fū】

    成语解释: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成语出处:《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 不逞之徒【bù chěng zhī tú】

    成语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 不改其乐【bù gǎi qí lè】

    成语解释: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 不堪回首【bù kān huí shǒu】

    成语解释: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成语出处: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 不能自拔【bù néng zì bá】

    成语解释: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成语出处:《宋书·刘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不平则鸣【bù píng zé míng】

    成语解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巴巴劫劫【bā bā jié jié】

    成语解释: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破破碌碌践红尘。”

  • 百般折磨【bǎi bān zhé mó】

    成语解释: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成语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精察二·孟简》:“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个妇女……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头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来就瘦弱多病,并且怀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 百结愁肠【bǎi jié chóu cháng】

    成语解释:指愁绪如结无法解开。

    成语出处:宋·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词:“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屏气慑息【bǐng qì shè xī】

    成语解释: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成语出处:唐·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 藏怒宿怨【cáng nù sù yuàn】

    成语解释: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 苍生涂炭【cāng shēng tú tàn】

    成语解释: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 超然自得【chāo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 超然自逸【chāo rán zì yì】

    成语解释:超脱世事,安闲快乐。

    成语出处: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 瞋目切齿【chēn mù qiè chǐ】

    成语解释: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 惩忿窒欲【chéng fèn zhì yù】

    成语解释: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成语出处:《周易·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