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百读不厌【bǎi dú bù yàn】

    成语解释: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成语出处: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百口莫辩【bǎi kǒu mò biàn】

    成语解释: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成语出处: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 百战不殆【bǎi zhàn bù dài】

    成语解释: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不劳而获【bù láo ér huò】

    成语解释: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 不破不立【bù può bù lì】

    成语解释: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成语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成语解释: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 不好意思【bù hǎo yì sī】

    成语解释: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成语出处:?

  • 才疏学浅【cái shū xué qiǎn】

    成语解释: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成败得失【chéng bài dé shī】

    成语解释: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步骘》:“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忾之趋,惟笃之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 成群结队【chéng qún jié duì】

    成语解释: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来偷吃谷粟,才赶得东边的云,又向西边来吃。”

  • 楚楚动人【chǔ chǔ dòng rén】

    成语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问《杂言》:“诸郎楚楚皆玉立。”

  •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成语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

    成语解释: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成语出处: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 得寸进尺【dé cùn jìn chǐ】

    成语解释: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 得陇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 点石成金【diǎn shí chéng jīn】

    成语解释: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成语出处:《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

  • 得道多助【dé dào duō zhù】

    成语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分秒必争【fēn miǎo bì zhēng】

    成语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风雨不改【fēng yǔ bù gǎi】

    成语解释: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成语出处:《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 逢人说项【féng rén shuō xiàng】

    成语解释: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成语出处:唐·杨敬之《赠项斯》:“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 肝胆相照【gān dǎn xiāng zhào】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成语出处: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 孤芳自赏【gū fāng zì shǎng】

    成语解释: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 何去何从【hé qù hé cóng】

    成语解释: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 胡说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成语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语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机关算尽【jī guān suàn jìn】

    成语解释: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思。

    成语出处:宋·黄庭坚《牧童歌》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鸡飞蛋打【jī fēi dàn dǎ】

    成语解释: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 挤眉弄眼【jǐ méi nòng yǎn】

    成语解释:用眼睛、眉毛示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

  • 记忆犹新【jì yì yóu xīn】

    成语解释: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成语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

  • 戒骄戒躁【jiè jiāo jiè zào】

    成语解释: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借刀杀人【jiè dāo shā rén】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无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 斤斤计较【jīn jīn jì jiào】

    成语解释: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诗·周颂·执竞》:“斤斤其明。”

  • 居心叵测【jū xīn pǒ cè】

    成语解释:居心:存心;叵:不可;测:推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成语出处:都是这一个狗才设计骗将出来,以为自己富贵之地,是以吾阁部为奇货,居心叵测,天理不容。 清·洪楝园《县嶴猿·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