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昂首挺胸【áng shǒu tǐng xiōng】

    成语解释: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奔走相告【bēn zǒu xiāng gào】

    成语解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成语出处:《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 捶胸顿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成语解释: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 大步流星【dǎ bù liú xīng】

    成语解释: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大模大样【dà mó dà yàng】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 大摇大摆【dà yáo dà bǎi】

    成语解释: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 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 点头哈腰【diǎn tóu hā yāo】

    成语解释: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 东倒西歪【dōng dǎo xī wāi】

    成语解释: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成语出处: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

  • 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成语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东奔西窜【dōng bēn xī cuàn】

    成语解释:跑到东,又窜到西。到处逃窜。同“东逃西窜”。

    成语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 飞檐走壁【fēi yán zǒu bì】

    成语解释: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

  • 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成语解释: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干净利落【gān jìng lì luò】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 感慨万端【gǎn kǎi wàn duān】

    成语解释: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成语出处: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万端吗?”

  • 横冲直撞【héng chōng zhí zhuàng】

    成语解释:乱冲乱撞,蛮横无理。

    成语出处:明·李贽《续焚书·与友人论文》:“凡作文皆从外边攻进里去,我谓文章就时而攻打出来,就他城池,食他粮草,统率他兵马,直冲横撞,搅得他粉碎,故不费一毫气力而自然有余也。”

  • 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语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活蹦乱跳【huó bèng luàn tiào】

    成语解释: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成语出处: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 挤眉弄眼【jǐ méi nòng yǎn】

    成语解释:用眼睛、眉毛示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回:“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

  • 健步如飞【jiàn bù rú fēi】

    成语解释: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 举止不凡【jǔ zhǐ bù fán】

    成语解释: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 老天拔地【lǎo tiān bá dì】

    成语解释: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 目中无人【mù zhōng wú rén】

    成语解释: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 漫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检点那些考具的东西,听见老爷的话,便过来规规矩矩,漫条斯理的说道:‘这话还得请父亲斟酌。’”

  •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

    成语解释: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

  • 拍手称快【pāi shǒu chēng kuài】

    成语解释: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 拍案惊奇【pāi àn jīng qí】

    成语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成语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

    成语解释:背地里小声说话。

    成语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五年》:“虽叛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 七脚八手【qī jiǎo bā shǒu】

    成语解释: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成语出处: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 上窜下跳【shàng cuàn xià tiào】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成语出处: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 身不由己【shēn bù yóu jǐ】

    成语解释: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

  •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 手到擒来【shǒu dào qín lái】

    成语解释: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