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

    成语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不得已而为之【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成语解释: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 必不得已【bì bù dé yǐ】

    成语解释: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 出于无奈【chū yú wú nài】

    成语解释: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隋史遗文》四回:“本待砍你狗头,怜你也是贫民,出于无奈,饶你去罢!”

  • 得过且过【dé guò qiě guò】

    成语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 孤家寡人【gū jiā guǎ rén】

    成语解释: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成语出处:《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鬼使神差【guǐ shǐ shén chāi】

    成语解释:使、差:指使。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

  • 孤立无助【gū lì wú zhù】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成语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 计出无聊【jì chū wú liáo】

    成语解释:主意出于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 箭在弦上【jiàn zài xián shàng】

    成语解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计出无奈【jì chū wú nai】

    成语解释:主意出于无可奈何。同“计出无聊”。

    成语出处:明·孟称舜《花舫缘》第二出:“小人受公子厚恩,委是舍不得,只是计出无奈。”

  • 力不胜任【lì bù shèng rèn】

    成语解释:能力担当不了。

    成语出处:《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莫可奈何【mò kě nài hé】

    成语解释:犹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成语出处:郭沫若《女神·湘累》:“他们见了凤凰要说是鸡,见了麒麟要说是驴马,我也把他们莫可奈何。”

  • 目目相觑【mù mù xiāng qù】

    成语解释: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同“面面相觑”。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 难言之隐【nán yán zhī yǐn】

    成语解释: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总觉得无论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总有许多难言之隐的;若要问其所以然之故,却是给妇人女子弄出来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

  • 迫不得已【pò bù dé yǐ】

    成语解释: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成语出处:《汉书·王莽传上》:“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 搜索枯肠【sōu suǒ kū cháng】

    成语解释: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

    成语出处: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

    成语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 无能为力【wú néng wéi lì】

    成语解释: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 无计可奈【wú jì kě nài】

    成语解释:指无法可施。同“无计奈何”。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奈,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

  • 无计奈何【wú jì nài hé】

    成语解释:指无法可施。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 无计所奈【wú jì suǒ nài】

    成语解释:指无法可施。同“无计奈何”。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今日无计所奈,砍了这一束荆枝,负在背上,回山寨见俺公明哥哥去也呵。”

  • 无可柰何【wú kě nài hé】

    成语解释:柰,同“奈”,怎样,如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同“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

  • 无如奈何【wú rú nài hé】

    成语解释:指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此人则是贪恋酒色,无如奈何。”

  • 望洋而叹【wàng yáng ér tàn】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同“望洋而叹”。

    成语出处: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

  • 新亭对泣【xīn tíng duì qì】

    成语解释: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 形格势禁【xíng gé shì jìn】

    成语解释: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仰屋窃叹【yǎng wū qiè tàn】

    成语解释:窃:私自。仰望屋顶,私自叹息。形容处于困境,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汉纪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

  • 一年半载【yī nián bàn zǎi】

    成语解释: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时间。

    成语出处:元·杨梓《敬德不服老》:“将军你且耐心到那里,不过一年半载,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

  • 真心实意【zhēn xīn shí yì】

    成语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走为上策【zǒu wéi shàng cè】

    成语解释: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道:‘事已如此,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

    成语解释: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強从事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时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 不可奈何【bù kě mài hé】

    成语解释: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成语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

  • 不奈之何【bù nai zhī hé】

    成语解释:指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相国老夫人听得悲泣,不奈之何,故谒微生,愿求脱命计。”

  • 不得不尔【bù dé bù ěr】

    成语解释:尔:如此。不得不这样。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