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如己出【ài rú jǐ chū】

    成语解释: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成语出处:明·周辑《西湖二集·假邻女诞生真子》:“果然方氏爱如己出,抚养成人长大。”

  • 爱民如子【ài mín rú zǐ】

    成语解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成语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不知所终【bù zhī suǒ zhōng】

    成语解释: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成语出处:《国语·越语下》:“遂乘扁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后汉书·逸民传》:“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 巢毁卵破【cháo huǐ luǎn pò】

    成语解释: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

    成语出处:《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成语解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 承欢膝下【chéng huān xī xià】

    成语解释: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成语出处:《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 春晖寸草【chūn huī cùn cǎo】

    成语解释: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成语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慈乌返哺【cí wū fǎn bǔ】

    成语解释: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 慈乌反哺【cí wū fǎn bǔ】

    成语解释: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 儿女成行【ér nǚ chéng háng】

    成语解释: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成语出处: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分形同气【fēn xíng tó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 反哺之私【fǎn bǔ zhī sī】

    成语解释: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成语出处: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 分形共气【fēn xíng gò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成语出处:《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 分形连气【fēn xíng lián qì】

    成语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 骨肉离散【gǔ ròu lí sàn】

    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成语出处:《诗经·唐风·杕杜》小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 骨肉团圆【gǔ ròu tuán yuán】

    成语解释: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成人后,须教骨肉再团圆。”

  • 寒泉之思【hán quán zhī sī】

    成语解释: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 昊天罔极【hào tiān wǎng jí】

    成语解释: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 积谷防饥【jī gǔ fáng jī】

    成语解释: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成语出处:元·高则诚《琵琶记·谏父》:“又道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 剪草除根【jiǎn cǎo chú gēn】

    成语解释: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景升豚犬【jǐng shēng tún quǎn】

    成语解释:景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表与其子琦琮皆碌碌无为。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谦称自己的子女。

    成语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枸》:“向忧伯道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侍孕者,尚不一其人,虽尽属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忧穷民之无告矣!”

  • 老牛舐犊【lǎo niú shì dú】

    成语解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绿叶成阴【lǜ yè chéng yīn】

    成语解释: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成语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杜牧》:“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母慈子孝【mǔ cí zǐ xiào】

    成语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爱非其道【ài fēi qí dào】

    成语解释:道:方法。对某人很亲爱,方法不对头。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成语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 寝苫枕干【qǐn shān zhěn gàn】

    成语解释:指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 曲眉丰颊【qǔ méi fēng jiá】

    成语解释:曲:弯曲。丰:丰满。弯弯的眉毛,丰润的脸颊。形容相貌美丽富态。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李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

  • 劬劳之恩【qú láo zhī ēn】

    成语解释:指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9回:“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 诗礼之训【shī lǐ zhī xùn】

    成语解释: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

  • 舐犊情深【shì dú qíng shēn】

    成语解释: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三迁之教【sān qiān zhī jiào】

    成语解释: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成语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 深明大义【shēn míng dà yì】

    成语解释:指识大体,顾大局。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施衿结褵【shī jīn jié lí】

    成语解释: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成语出处:语出《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 舐犊之爱【shì dú zhī ài】

    成语解释:舐:舔。犊: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爱护。比喻对子女的疼爱。亦作“舐犊之念”、“舐犊之私”、“舐犊情深”。

    成语出处: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