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成语解释: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安如泰山【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安闲自得【ān xián zì dé】

    成语解释: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 不堪其忧【bù kān qí yōu】

    成语解释: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得心应手【dé xīn yìng shǒu】

    成语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德輶如毛【dé yóu rú máo】

    成语解释:德轻得象羽毛一样。指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成语出处:《诗·大雅·丞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酒醉饭饱【jiǔ zuì fàn bǎo】

    成语解释:比喻饮食得到了满足。

    成语出处: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

  • 蛟龙戏水【jiāo lóng xì shuǐ】

    成语解释: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龙言凤语【lóng yán fèng yǔ】

    成语解释: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成语出处:

  • 难于上天【nán yú shàng tiān】

    成语解释: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 勤学苦练【qín xué kǔ zh】

    成语解释: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成语出处: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 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 清闲自在【qīng xián zì zài】

    成语解释:清静空闲,无拘无束。形容生活安闲舒适。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昼之所思,夜之所梦,连睡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闲自在。”

  • 若释重负【ruò shì zhòng fù】

    成语解释: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成语出处:《旧唐书·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 手到擒来【shǒu dào qín lái】

    成语解释: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手到拿来【shǒu dào ná lái】

    成语解释:指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危如累卵【wēi rú lěi luǎn】

    成语解释: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成语出处:《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 瓮中捉鳖【wèng zhōng zhuō biē】

    成语解释: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无拘无束【wú jū wú shù】

    成语解释: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 闲情逸致【xián qíng yì zhì】

    成语解释: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 谢天谢地【xiè tiān xiè dì】

    成语解释: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 一挥而就【yī huī ér jiù】

    成语解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成语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 易如反掌【yì rú fǎn zhǎng】

    成语解释: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

    成语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成语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拄颊看山【zhǔ jiá kàn shān】

    成语解释: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次胡经仲知丞赠别韵》:“先生有道抗浮云,拄颊看山意最真。”

  • 不徐不疾【bù xú bù jí】

    成语解释: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泰然处之【tài rán chǔ zhī】

    成语解释: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成语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举重若轻【jǔ zhòng ruò qīng】

    成语解释: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成语出处: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飘飘欲仙【piāo piāo yù xiān】

    成语解释: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

    成语解释: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臬台见他说得这等轻描淡写,更是着急。”

  • 乌合之众【wū hé zhī zhòng】

    成语解释: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 危于累卵【wēi yú lěi luǎn】

    成语解释:比垒起的蛋还危险。比喻极其危险。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后汉书·申屠刚传》:“国家危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 有条不紊【yǒu tiáo bù wěn】

    成语解释: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樽前月下【zūn qián yuè xià】

    成语解释: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