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哀而不伤【āi ér bù shāng】

    成语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爱莫能助【ài mò néng zhù】

    成语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

    成语解释: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 暗送秋波【àn sòng qiū bō】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成语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 哀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黯然神伤【àn rán shén shāng】

    成语解释: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白头如新【bái tóu rú xīn】

    成语解释: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成语出处: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 百无聊赖【bǎi wú liáo lài】

    成语解释: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成语出处:汉·蔡琰《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 班荆道故【bān jīng dào gù】

    成语解释: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分彼此【bù fēn bǐ cǐ】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 不绝如缕【bù jué rú lǚ】

    成语解释: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成语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 不近人情【bù jìn rén qíng】

    成语解释: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不露声色【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不能自已【bù néng zì yǐ】

    成语解释: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不足为奇【bù zú wéi qí】

    成语解释: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成语出处:宋·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 不声不响【bù shēng bù xiǎng】

    成语解释:指不说话;不出声。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 不足轻重【bù zú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犹言无关紧要。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

  • 藏头露尾【cáng tóu lù wěi】

    成语解释: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成语出处: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 怅然若失【chà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痴男怨女【chī nán yuàn nǚ】

    成语解释: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 楚楚可怜【chǔ chǔ kě lián】

    成语解释: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之用耳。”

  • 穿云裂石【chuān yún liè shí】

    成语解释: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乐府·〈水龙吟〉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 椎心泣血【chuí xīn lì xuè】

    成语解释: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 捶胸顿足【chuí xiōng dùn zú】

    成语解释: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 春风得意【chūn fēng dé yì】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成语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春兰秋菊【chūn lán qiū jú】

    成语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楚楚有致【chǔ chǔ yǒu zhì】

    成语解释:形容陈列整齐,富有情趣。

    成语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所居曲房密室,帷帐尊彝,楚楚有致。”

  • 出人意外【chū rén yì wài】

    成语解释: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却又有转眼贫富出人意外,眼前事分毫算不得准的哩!”

  • 楚楚动人【chǔ chǔ dòng rén】

    成语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

    成语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问《杂言》:“诸郎楚楚皆玉立。”

  • 大惊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

    成语解释: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大言不惭【dà yán bù cán】

    成语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 荡气回肠【dàng qì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