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安危与共【ān wēi yǔ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拔刀相助【bá dāo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 不分彼此【bù fēn bǐ cǐ】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 表里相依【biǎo lǐ xiāng yī】

    成语解释: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

  • 得意门生【dé yì mén shēng】

    成语解释: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 戴笠故交【dài lì gù jiāo】

    成语解释:指贫贱之交。

    成语出处: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香岩、倦圃,领袖一时。唯时戴笠故交,担簦才子,并与宴游之席,各传酬和之篇。”

  • 耳鬓厮磨【ěr bìn sī mó】

    成语解释: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 :“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 二童一马【èr tóng yī mǎ】

    成语解释: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 风雨同舟【fēng yǔ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河梁之谊【hé liáng zhì yí】

    成语解释: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成语出处: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 河同水密【hé tóng shuǐ mì】

    成语解释: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 敬如上宾【jìng rú shàng bīn】

    成语解释: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成语出处: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 久别重逢【jiǔ bié chóng féng】

    成语解释: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 开诚布公【kāi chéng bù gōng】

    成语解释: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开诚心,布公道。”

  • 良师益友【liáng shī yì yǒu】

    成语解释: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

  • 李郭同舟【lǐ guō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以之比喻知已相处。

    成语出处:《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 门生故旧【mén shēng gù jiù】

    成语解释:指学生和旧友。

    成语出处:《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妒忌之人因见他门生故旧布满朝班,说他恃宠专权。”

  • 贫贱之交【pín jiàn zhī jiāo】

    成语解释: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成语出处:《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亲密无间【qīn mì wú jiàn】

    成语解释: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成语出处:《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 情深似海【qíng shēn sì hǎi】

    成语解释: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成语出处: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

  • 声气相投【shēng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成语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 笙磬同音【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语解释: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 声应气求【shēng yìng qì qiú】

    成语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 身远心近【shēn yuǎn xīn jìn】

    成语解释: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 圣君贤相【shèng jīng xián xiàng】

    成语解释: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 绨袍之义【tì páo zhī yì】

    成语解释: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成语出处: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 同声相应【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成语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同音共律【tóng yīn gòng lǜ】

    成语解释: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 渭阳之情【wèi yáng zhī qíng】

    成语解释: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 相见恨晚【xiāng jiàn hèn wǎn】

    成语解释: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成语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 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

    成语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 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

    成语解释: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 依依不舍【yī yī bù shě】

    成语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 意气相投【yì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成语出处:元·官大用《范张鸡黍》:“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义气相投【yì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成语出处: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