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不骄不躁【bù jiāo bù zào】

    成语解释:不骄傲,不急躁。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不矜不伐【bù jīn bù fá】

    成语解释: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不吝赐教【bù lìn cì jiào】

    成语解释: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 不吝指教【bù lìn zhǐ jiào】

    成语解释: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成语出处: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 才疏学浅【cái shū xué qiǎn】

    成语解释: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以礼相待【yǐ lǐ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 德薄能鲜【dé bó néng xiǎn】

    成语解释: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 济济一堂【jǐ jǐ yī táng】

    成语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 骄傲自满【jiāo ào zì mǎn】

    成语解释: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成语出处: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 戒骄戒躁【jiè jiāo jiè zào】

    成语解释: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敬贤礼士【jìng xián lǐ shì】

    成语解释: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门庭如市【mén tíng rú shì】

    成语解释:门:家门;庭:庭院;如:像;市:集市。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

    成语出处: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广通宾客,门庭如市。”

  • 蓬荜生辉【péng bì shēng huī】

    成语解释: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 谦谦君子【qiān qiān jūn zǐ】

    成语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成语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谦虚谨慎【qiān xū jǐn shèn】

    成语解释: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成语出处:《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 谦恭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

    成语解释: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成语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 倾耳细听【qīng ěr xì tīng】

    成语解释:侧耳留意而听。

    成语出处:

  • 三教九流【sān jiào jiǔ liú】

    成语解释: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成语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善气迎人【shàn qì yíng rén】

    成语解释: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成语出处:《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

    成语解释: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

    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无论如何【wú lùn rú hé】

    成语解释:不管怎样。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宋崇义》:“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

  • 洗耳恭听【xǐ ěr gōng tīng】

    成语解释: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相敬如宾【xiāng jìng rú bīn】

    成语解释: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 之,敬 ,相待如宾。”

  • 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成语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自知之明【zì zhī zhī míng】

    成语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成语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 彬彬有礼【bīn bīn yǒu lǐ】

    成语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 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

    成语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成语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成语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 高朋满座【gāo péng mǎn zuò】

    成语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高抬贵手【gāo tái guì shǒu】

    成语解释: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成语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弟子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只望高抬贵手,与我拂除尘俗者。”

  • 门庭若市【mén tíng ruò shì】

    成语解释: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门不停宾【mén bù tíng bīn】

    成语解释:宾:宾客。门外不停留客人。形容勤于待客。

    成语出处:《晋书·王浑传》:“座无虚席,门不停宾。”

  • 门可罗雀【mén kě luó què】

    成语解释: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六外可设雀罗。”

  • 屈高就下【qū gāo jiù xià】

    成语解释: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