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闭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成语解释: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 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裁月镂云【cái yuè lòu yún】

    成语解释: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诗文中辞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

    成语出处:清·汪琬《〈绮里诗选〉序》:“裁月镂云,未足与言新也。”

  • 得不偿失【dé bù cháng shī】

    成语解释: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 二分明月【èr fēn míng yuè】

    成语解释: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成语出处:唐·徐凝《忆扬州》诗:“萧娘脸上难生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海底捞月【hǎi dǐ lāo yuè】

    成语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 花朝月夕【huā zhāo yuè xī】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良辰美景【liáng chén měi jǐng】

    成语解释: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成语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清风朗月【qīng fēng lǎng yuè】

    成语解释: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同“清风明月”。

    成语出处: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 隋珠弹雀【suí zhū tán què】

    成语解释: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 山复整妆【shān fù zhěng zhuāng】

    成语解释:明月高悬,青山辉映,更为秀丽,如同重整妆饰。

    成语出处:

  • 月夜花朝【yuè yè huā zhāo】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白兔赤乌【bái tù chì wū】

    成语解释: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 花朝月夜【huā zhāo yuè yè】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成语出处:南朝·梁元帝《春别应令诗》:“动春心花朝月夜,谁忍相思今不见。”

  • 花辰月夕【huā chén yuè xī】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成语出处:清·王韬《淞滨琐话·药娘》:“每值花辰月夕,辄置酒宴赏。”

  • 花晨月夕【huā chén yuè xī】

    成语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成语出处:清·汪汝谦《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 霁风朗月【jī fēng lǎng yuè】

    成语解释: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成语出处:柯灵《序言》:“一九六二年春,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

  • 镂月裁云【lòu yuè cái yún】

    成语解释: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极精巧。

    成语出处:唐·李义府《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 临风对月【lín fēng duì yuè】

    成语解释: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成语出处:元·丘处机《沁园春·示众》词:“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 明月清风【míng yuè qīng fēng】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 秋月春花【qiū yuè chūn huā】

    成语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秋高气爽【qiū gāo qì shuǎng】

    成语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成语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 霞裙月帔【xiá qún yuè pèi】

    成语解释: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成语出处:前蜀·韦庄《天仙子》词:“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

  • 清风明月【qīng fēng míng yuè】

    成语解释: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谢惠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 月晕而风【yuè yùn ér fēng】

    成语解释: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成语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月明星稀【yuè míng xīng xī】

    成语解释: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月夕花晨【yuè xī huā chén】

    成语解释:借指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程为人风雅绝伦,议论潇洒,李悦焉。越日折柬酬之,欢笑益洽。从此月夕花晨,未尝不相共也。”

  • 樽前月下【zūn qián yuè xià】

    成语解释: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 错过时机【cuò guò shí jī】

    成语解释:丧失机会

    成语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7章:“打一下吧!不要错过机会!”

  • 坠兔收光【zhuì tù shōu guāng】

    成语解释:坠兔:落月。月亮落下去了。比喻一件事情的结束

    成语出处:明·李昌棋《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 月晕主风【yuè yùn zhǔ fēng】

    成语解释:晕: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形成日、月周围的光圈。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则是有风的预兆

    成语出处:《田家五行·杂占论月》:“月晕主风,何方有阙,即此方风来。”

  • 月过中秋【yuè guò zhōng qiū】

    成语解释:中秋之后,月亮就没有那样圆满了。比喻良好的时机已经过去

    成语出处: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若遇那铅逢发处须当采,若是那月过中秋下手迟。”

  • 月衔半规【yuè xián bàn guī】

    成语解释:衔:含;规:圆形。指农历初八、九或二十二、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至户外,不见朱,翘首西望,月衔半规,昏黄中犹认旧径,见南向一第,朱坐门石上。”

  • 月中聚雪【yuè zhōng jù xuě】

    成语解释:聚:集聚。月亮里堆积的白雪。形容女子又美又白

    成语出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帝王·后妃》:“蜀先生置甘后于白绡帐中,望之如月中白雪。”

  • 月满花香【yuè mǎn huā xiāng】

    成语解释:明月圆满,花朵飘香。指良辰美景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如今从网眼里拔出来,好容易遇着这等月满花香的时光,她如何肯轻易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