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闻不如一见【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解释: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不骄不躁【bù jiāo bù zào】

    成语解释:不骄傲,不急躁。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不矜不伐【bù jīn bù fá】

    成语解释: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以礼相待【yǐ lǐ xiāng dài】

    成语解释: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语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成语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化外之民【huà wài zhī mín】

    成语解释: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成语出处:《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 化民成俗【huà mín chéng sú】

    成语解释: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戒骄戒躁【jiè jiāo jiè zào】

    成语解释: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 敬贤礼士【jìng xián lǐ shì】

    成语解释: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成语出处:《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 九牛二虎之力【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成语解释: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成语出处: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举案齐眉【jǔ àn qí méi】

    成语解释: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成语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成语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经验之谈【jīng yàn zhī tán】

    成语解释: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成语出处:巴金《寒夜》:“‘钟老这是经验之谈啊!’小潘大声笑着说。”

  •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口蜜腹剑【kǒu mì fù jiàn】

    成语解释: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快刀斩乱麻【kuài dāo jiǎn luàn má】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成语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 牢不可破【láo bù kě pò】

    成语解释:异常坚固,不可摧毁。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

    成语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 老妪能解【lǎo yù néng jiě】

    成语解释: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成语出处: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 礼尚往来【lǐ shàng wǎng lái】

    成语解释: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礼贤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

    成语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驴唇不对马嘴【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成语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绕你从朝。”

  • 萍水相逢【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成语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谦谦君子【qiān qiān jūn zǐ】

    成语解释: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成语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 谦虚谨慎【qiān xū jǐn shèn】

    成语解释: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成语出处:《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 谦恭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

    成语解释: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成语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 日久见人心【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成语解释: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 善气迎人【shàn qì yíng rén】

    成语解释: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成语出处:《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痛心疾首【tòng xīn jí shǒu】

    成语解释: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成语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 外强中干【wài qiáng zhōng gān】

    成语解释: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 温柔敦厚【wēn róu dūn hòu】

    成语解释: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

    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成语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