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兵行诡道【bīng xíng guǐ dào】

    成语解释: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成语出处:《孙子·始计》:“兵者,诡道也。”

  •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

    成语解释: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不愤不启【bù fèn bù qǐ】

    成语解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不悱不发【bù fěi bù fā】

    成语解释: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不了了之【bù liǎo liǎo zhī】

    成语解释: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成语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 不知轻重【bù zhī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 不知深浅【bù zhī shēn qiǎn】

    成语解释: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成语出处: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 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

    成语解释: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成语出处: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 不上不落【bù shàng bù luò】

    成语解释: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 不问不闻【bù wèn bù wén】

    成语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

  • 不做不休【bù zuò bù xiū】

    成语解释: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俺如今拚的个不做不休,这就是至诚心为人为彻。”

  • 惨淡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 错认颜标【cuò rèn yán biāo】

    成语解释:形容懵懂浅陋。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 惨澹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成语解释: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亦作“惨淡经营”

    成语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 道不同不相为谋【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语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 独一无二【dú yī wú èr】

    成语解释: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 道在人为【dào zài rén wéi】

    成语解释:犹言事在人为。

    成语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净云:不打紧,道在人为,你见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试来了。”

  • 多方百计【duō fāng bǎi jì】

    成语解释: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 光阴似箭【guāng yīn sì jiàn】

    成语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成语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 拍案惊奇【pāi àn jīng qí】

    成语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成语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

    成语解释: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成语出处:宋·高登《东溪集·朱黄双砚》:“日月如梭,文籍如海,探讨不及,朱黄敢怠。”

  • 双管齐下【shuāng guǎn qí xià】

    成语解释: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成语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 无翼而飞【wú yì ér fēi】

    成语解释: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成语出处:《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 毋翼而飞【wú yì ér fēi】

    成语解释:比喻传播之迅速。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不闻不问【bù wén bù wèn】

    成语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成语出处: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 不务正业【bù wù zhèng yè】

    成语解释: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 不相为谋【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语解释: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 不翼而飞【bù yì ér fēi】

    成语解释: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成语出处:《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 不可言传【bù kě yán chuán】

    成语解释: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 膏梁锦绣【gāo liáng jǐn xiù】

    成语解释: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成语出处:

  • 槁木死灰【gǎo mù sǐ huī】

    成语解释: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水来土掩【shuǐ lái tǔ yǎn】

    成语解释: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想方设法【xiǎng fāng shè fǎ】

    成语解释:想种种办法。

    成语出处: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 为人为彻【wèi rén wèi chè】

    成语解释:彻:彻底。指帮人要帮助彻底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哥哥,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寻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