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爱钱如命【ài qián rú mìng】

    成语解释: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成语出处: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既称月老,又号冰人,爱钱如命,说谎能神,自家高媒婆是也。”

  • 爱财如命【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

    成语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 暗气暗恼【àn qì àn nǎo】

    成语解释:受了气闷在心里。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又着了那暗气暗恼在心里,就是铁石人也禁不的。”

  •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成语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 不折不扣【bù zhé bù kòu】

    成语解释: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 不拔一毛【bù bá yì máo】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吝啬。同“一毛不拔”。

    成语出处:宋·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 不顾大局【bù gù dà jú】

    成语解释: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似此不顾大局,自便私图,若非钦派亲信大员,前往各省详细稽查,认真清理,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 称薪而爨【chēng xīn ér cuàn】

    成语解释: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不从大处着眼。

    成语出处:《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

  •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cī】

    成语解释: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出处:《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 反复无常【fǎn fù wú cháng】

    成语解释: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成语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 分斤掰两【fēn jīn bāi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 分斤拨两【fēn jīn bō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成语出处: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 分金掰两【fēn jīn bāi liǎng】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同“分斤掰两”。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金掰两的。”

  • 葛屦履霜【gě jù lǚ shuāng】

    成语解释: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成语出处:《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 瘠人肥己【jí rén féi jǐ】

    成语解释: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成语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冥司断案》:“众生多犯悭贪谋夺强占,瘠人肥己,毫厘不舍,共若干起。”

  • 斤斤计较【jīn jīn jì jiào】

    成语解释: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成语出处:《诗·周颂·执竞》:“斤斤其明。”

  • 计较锱铢【jì jiào zī zhū】

    成语解释:指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 慷慨输将【kāng kǎi shū jiāng】

    成语解释:毫不吝啬地捐献财物帮助人。多用在对社会对群众。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

  • 慷慨仗义【kāng kǎi zhàng yì】

    成语解释: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 缺口镊子【quē kǒu niè zi】

    成语解释: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成语出处: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 数米而炊【shǔ mǐ ér chuī】

    成语解释: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成语出处:《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

  • 数米量柴【shǔ mǐ ér chái】

    成语解释: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积财聚谷,日不暇给,真个是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 善财难舍【shàn cái nán shě】

    成语解释: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 视财如命【shì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四回:“若辈视财如命,团团作富家儿,几见有能识大义的?”

  • 鼠肚鸡肠【shǔ dù jī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成语出处: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 小肚鸡肠【xiǎo dù jī cháng】

    成语解释: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 小手小脚【xiǎo shǒu xiǎo jiǎo】

    成语解释: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没有魄力。

    成语出处:峻青《海啸》第四章:“你喝起酒来,却小手小脚的。这未免和你的身分不相称吧!”

  • 睚眦必报【yá zì bì bào】

    成语解释: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成语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一毛不拔【yī máo bù bá】

    成语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一钱如命【yī qián rú mìng】

    成语解释: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 报应 刻薄》:“其治家也,事事亲裁,不经奴婢,而一钱如命,恐人侵蚀,不利于己也。”

  • 一文如命【yī wén rú mìng】

    成语解释:见“一钱如命”。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 专横跋扈【zhuān hèng bá hù】

    成语解释: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

    成语出处:《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 锱铢必较【zī zhū bì jiào】

    成语解释: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 蛮不讲理【mán bù jiǎng lǐ】

    成语解释: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 无关紧要【wú guān jǐn yào】

    成语解释: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