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背信弃义【bèi xìn qì yì】

    成语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成语出处:《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坚持不渝【jiān chí bù yú】

    成语解释: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

  • 坚守不渝【jiān shǒu bù yú】

    成语解释: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成语出处:

  • 空头支票【kōng tóu zhī piào】

    成语解释: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成语出处: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 空心汤圆【kōng xīn tāng yuán】

    成语解释: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成语出处: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 驷马难追【sì mǎ nán zhuī】

    成语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成语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 徒有虚名【tú yǒu xū míng】

    成语解释: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 一诺千金【yī nuò qiān jīn】

    成语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成语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一言为定【yī yán wéi dìng】

    成语解释: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 墨迹未干【mò jì wèi gān】

    成语解释: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 墨汁未干【mò zhī wèi gān】

    成语解释: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成语出处: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 千金一诺【qiān jīn yī nuò】

    成语解释: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成语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一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

    成语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