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

    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不卑不亢【bù bēi bù kàng】

    成语解释: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成语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 不露声色【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解释: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不知轻重【bù zhī qīng zhòng】

    成语解释: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 悲痛欲绝【bēi tòng yù jué】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出言不逊【chū yán bù xùn】

    成语解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 沉厚寡言【chén hòu guǎ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 沉吟不语【chén yīn bù yǔ】

    成语解释: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 沉重寡言【chén zhòng guǎ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 沉重少言【chén zhòng shǎo yán】

    成语解释: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成语出处:《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曜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 迟疑不决【chí yí bù jué】

    成语解释:形容拿不定主意。

    成语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 大发雷霆【dà fā léi tíng】

    成语解释: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 大放厥词【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成语出处: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 大声疾呼【dà shēng jí hū】

    成语解释: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成语出处: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 大言不惭【dà yán bù cán】

    成语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 大喜过望【dà xǐ guò wàng】

    成语解释: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成语出处:《汉书·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语解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抵掌而谈【dǐ zhǎng ér tán】

    成语解释:指谈得很融洽。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

  • 喋喋不休【dié dié bù xiū】

    成语解释: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成语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 对答如流【duì dá rú liú】

    成语解释: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成语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 谠言嘉论【dǎng yán jiā lùn】

    成语解释: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成语出处:《元史·张孔孙传》:“孔孙素以文学名,且善琴,工画山水竹石,而骑射尤精,及其立朝,谠言嘉论,有可观者,士论服之。”

  • 低声哑气【dī shēng yǎ qì】

    成语解释:犹言低声下气。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陈颜低声哑气答道:‘本县知县相公,在此拜方义士。’”

  • 低声细语【dī shēng xì yǔ】

    成语解释:形容小声说话。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 笃论高言【dǔ lùn gāo yán】

    成语解释:确切高明的言论。

    成语出处:清·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瞆。”

  • 愤愤不平【fèn fèn bù píng】

    成语解释: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 感慨万端【gǎn kǎi wàn duān】

    成语解释: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成语出处: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万端吗?”

  • 刚直不阿【gāng zhí bù ē】

    成语解释: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 顾左右而言他【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成语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 拐弯抹角【guǎi wān mò jiǎo】

    成语解释: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 过甚其辞【guò shèn qí cí】

    成语解释:指话说得过分,不符合实际情况。

    成语出处: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

  • 欢欣鼓舞【huān xīn gǔ wǔ】

    成语解释: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 欢天喜地【huān tiān xǐ d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 悔恨交加【huǐ hèn jiāo jiā】

    成语解释: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既后悔又怨恨。形容非常懊悔痛心。

    成语出处:

  • 绘声绘色【huì shēng huì sè】

    成语解释: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 疾言遽色【jí yán jù sè】

    成语解释: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