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

    成语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 不得其所【bù dé qí suǒ】

    成语解释: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谷梁传·成公八年》:“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不伦不类【bù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成语出处: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 称王称霸【chēng wáng chēng bà】

    成语解释:王:帝王;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宋·汪元量《读史》:“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cī】

    成语解释: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出处:《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 垂头丧气【chuí tóu sàng qì】

    成语解释: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出人意料【chū rén yì liào】

    成语解释: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成语出处:《南史·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

  • 胆小如鼠【dǎn xiǎo rú shǔ】

    成语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成语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得意扬扬【dé yì yáng yáng】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非驴非马【fēi lǘ fēi mǎ】

    成语解释: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成语出处:《汉书·西域传下》:“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 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

    成语解释: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成语出处:《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 狗急跳墙【gǒu jí tiào qiáng】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 害群之马【hài qún zhī mǎ】

    成语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 悍然不顾【hàn rán bù gù】

    成语解释: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成语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杀人身、破人家,悍然不顾。”

  • 胡思乱想【hú sī luàn xiǎng】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学》:“宜于日用之间,稍立课程,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子也。”

  • 江河日下【jiāng hé rì xià】

    成语解释: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成语出处:清·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清·宗山《词学集成序》:“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

  • 竭泽而渔【jié zé ér yú】

    成语解释: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 口蜜腹剑【kǒu mì fù jiàn】

    成语解释: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狂妄自大【kuáng wàng zì dà】

    成语解释: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无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皇甫榑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而狂妄之甚也。”

  • 瓢泼大雨【piáo pō dà yǔ】

    成语解释: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 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

    成语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成语出处: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惹是生非【rě shì shēng fēi】

    成语解释: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杀鸡取卵【shā jī qǔ luǎn】

    成语解释: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成语出处:《伊索寓言》

  • 天花乱坠【tiān huā luàn zhuì】

    成语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成语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无稽之谈【wú jī zhī tán】

    成语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 想入非非【xiǎng rù fēi fēi】

    成语解释: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成语出处:《楞严经》:“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 小题大做【xiǎo tí dà zuò】

    成语解释: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诗《云涛石》]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

  • 遥遥无期【yáo yáo wú qī】

    成语解释: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

  • 一箭双雕【yī jiàn shuāng diāo】

    成语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 一举两得【yī jǔ liǎng dé】

    成语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成语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è】

    成语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以毒攻毒【yǐ dú gōng dú】

    成语解释: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