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出处

  • 丢盔卸甲【diū kuī xiè jiǎ】

    成语解释: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发》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 狐奔鼠窜【hú bēn shǔ cuàn】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成语出处:宋书·《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 灰头土脸【huī tóu tǔ liǎn】

    成语解释:指面容污秽。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 溃不成军【kuì bù chéng jūn】

    成语解释: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 狼狈不堪【láng bèi bù kān】

    成语解释: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 尿流屁滚【niào liú pì gǔn】

    成语解释: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尿流屁滚。”

  • 片甲不回【piàn jiǎ bù huí】

    成语解释: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贫道祭风,周瑜举火,黄盖诈降,烧曹兵八十三万,片甲不回。”

  • 豕窜狼逋【shǐ cuàn láng bū】

    成语解释:狼狈逃窜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一折:“看这赖功贼容颜如粪土,出辕门豕窜狼逋。”

  • 头焦额烂【tóu jiāo é là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成语出处:《尺牍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 一败如水【yī bài rú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 一败涂地【yī bài tú dì】

    成语解释: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成语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 抱头鼠窜【bào tóu shǔ cuàn】

    成语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成语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 东滚西爬【dōng gǔn xī pá】

    成语解释: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成语出处:《中国民间故事选·铁金刚》:“打得官兵东滚西爬,急忙逃命。”

  • 全军覆没【quán jūn fù mò】

    成语解释: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 豕突狼奔【shǐ tū láng bēn】

    成语解释: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成语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 损兵折将【sǔn bīng zhé jiàng】

    成语解释:损: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指打了败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俺如今领兵与他交战,丞相也枉则损兵折将。”

  •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成语解释: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败兵折将【bài bīng zhé jiàng】

    成语解释: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